Workflow
精神分析
icon
Search documents
心理学|一个人的恐惧在哪里,他的人格就在哪里,如何深度了解一个人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6 00:41
(原标题:心理学|一个人的恐惧在哪里,他的人格就在哪里,如何深度了解一个人) 在心理咨询室柔和的灯光下,我常常让来访者做一个简单的练习:"闭上眼睛,告诉我你内心最深的恐 惧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能打开一扇通往人格核心的大门。恐惧如同心灵的X光片,清 晰地映照出我们最脆弱、最真实的自我。一个人的恐惧在哪里,他的人格就在哪里——这句看似简单的 话,实则揭示了人格心理学的一个深刻真理:恐惧不是需要克服的弱点,而是理解自我的关键密码。 恐惧与人格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心理联系。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我们的核心恐惧往往形成于童年早期, 特别是与主要抚养者的互动过程中。当一个孩子的基本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自主性——反复受挫 时,特定的恐惧模式就会内化为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例如,一个经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可能发展出对被 抛弃的深层恐惧,这种恐惧会逐渐固化为依赖型或回避型的人格特质。精神分析大师荣格曾指出:"一 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而恐惧,正是这些性格形成的原 始材料。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识别出几种与特定人格特质相关的核心恐惧模式。回避型人格往往对被拒绝和负面 评价有着极度的恐惧 ...
|晒书客·获月之书|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3 06:59
让·鲁什是活跃于上世纪的一位法国人类学家。一战结束后,欧人拍摄的表现非洲的电影渐多,鲁什对 此很有看法,认为这些作品,大多都以观光猎奇的眼光来看非洲人与景物,除了显现白人的优越感外, 别无所长。 (原标题:|晒书客·获月之书|) 《我的文学奖》 (奥)托马斯·伯恩哈德/著 马文韬/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1月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说他拒绝过十个文学奖项,并专门写了《我的文学奖》一书,谈自己同众 多文学奖的因缘交道。但是,在他的其他小说,例如《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中,他也经常提到这些事。 伯恩哈德的书里总是贯穿着一股暴躁情绪。他无情地嘲讽那些发给他文学奖的人——那些官员,他说, 部长讲话时"没有一句话能准确无误地说到底……对文化艺术他绝对一窍不通。"讲话结束后,伯恩哈德 自己上台发言,讲话的内容"涉及的是死亡及其拥有的巨大力量、尘世上的一切如何可笑、世人终有一 死的人生,以及一个国家毫无价值的存在。"之后活动散场,部长走时后面跟着好几个人,这些人都"有 求于他"。 奥地利作家素以脾气大著称,伯恩哈德更是其中的代表。他不仅骂官员,骂政府,骂国家,还骂国民, 说国民自从一战之后起就浑浑噩噩,乃至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