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直肠癌早筛
icon
Search documents
科普|消化内镜医生:肠癌早筛需摒弃“有症状再查”错误观念
Di Yi Cai Jing· 2025-05-29 14:39
李晓波说,从临床数据来看,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黏膜层)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但当出现腹 痛、便血、贫血等症状时,约70%患者已为进展期癌,五年生存率不足30%。 "一定要纠正用症状来判断疾病的想法,有些人看到验血结果显示肠道肿瘤标志物正常,就觉得自己是 安全的、健康的,这个观念其实是错误的。"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晓波教授接受第一财经 记者采访时强调结直肠癌早筛的重要性。 "首检的结果往往决定了未来的监测节奏和癌变风险控制路径。"李晓波建议,男性从40岁起、女性从45 岁起,应启动首次肠镜筛查。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而言,首次筛查还要提前十到二十年。 而检查出肠息肉后,需要多久要进行复查? 李晓波表示,复诊频率根据息肉个数、发生部位、息肉性质、严重程度而定。若检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或息肉不超过3个、几毫米,为低风险,可以每3年或者3到5年间进行复诊;若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 息肉大于等于1厘米,含绒毛状成分大于25%为高危,需一到两年复查一次。 "国外指南建议低风险人群可十年一查,但因肠道结构复杂容易漏诊,国内肠镜检查便捷低廉,建议无 息肉正常个体,尤其是50岁以上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5年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晓波:首次肠镜筛查对于预防、治疗结直肠癌很重要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9 12:40
每经记者|金喆 实习生 郑翰森 每经编辑|张益铭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就像身体里的"第二大脑",但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第二,每年新发病例超55万。2024年,因结直肠癌导 致死亡的人数超过24万。 结直肠癌发展缓慢,肠癌早期甚至癌前病变阶段(如息肉)可能毫无症状,等到身体发出信号,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期。此外,我国结直肠癌早筛率也一直 偏低。 "首次筛查对于预防、治疗结直肠癌很重要。"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晓波教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 建议,普通男性应从40岁开始接受首次肠镜检查,女性可推迟至45岁;有家族史、肥胖、糖尿病或高脂饮食习惯者,应更早筛查。 无症状并不代表肠道健康,必须重视肠癌的早筛早诊 结肠镜的复查时间也因人而异。李晓波表示,通常情况下,50岁以上低风险人群,可每5年检查一次。息肉的数量、直径、组织类型(如绒毛状腺瘤)、是 否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都是决定复查间隔的关键因素,医生会根据其危险程度来安排随访。 若发现1厘米以上、绒毛状成分超25%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则需1年后复查;低级别阶段患者则可3到5年复查。 大家 ...
直播预告:从“肠”计议!专家教你科学认识结直肠癌
Ren Min Wang· 2025-04-29 01:12
嘉宾简介: 袁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恶性肿 瘤预警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实用肿瘤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 (CSCO)常务理事、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胃癌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 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 会常委、遗传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肿瘤专业委员 会主任委员等。 如何收看直播: 一、下载人民好医生App,点击"名医直播"进入栏目进行收看。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为传播科学防癌治癌理念,增强公众的防癌抗癌意识,"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推出专场系列科普直 播。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不合 理密切相关。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却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那么,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增加患 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治疗结直肠癌有哪些手段? 4月29日10:00至11: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袁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