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客体

Search documents
能带给你这种体验的人和事,遇见了就千万别松手
Hu Xiu· 2025-07-03 00:13
@冻鱼:所爱之人在身边,轻轻打着鼾睡着的时候,会感觉特别安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烦闷的情绪中,感觉没有活力,也很难 投入去做一些事。 但有一些外部力量介入的时候,这种状态往往就会得到改善。 可能是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或者某个场景。我们感觉平静和安全,心里所有的杂念和恐惧好像都 消散了,整个人也进入到一种更有活力的状态。 这种感受就是"自体客体体验"(self-object experience),来自自体心理学中一个概念。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感受,我们之前曾发起读者征集,让大家分享自己的"自体客体体验"。 读完这些像是做了一次心理按摩,整个人平静又快乐,一起来看看吧。 一、"Ta在旁边的时候,我就什么也不怕" @LL:我是个非常怕麻烦的人,买房、装修、谈生意这些,都是我不愿意涉及的。我知道自己因此错 过了很多机会,但我就是不愿意。但是和她在一起的五年,我觉得自己变得很勇敢,很积极。我可以和 她一起去面对这些,可以很愉快地和别人交涉,哪怕结果并不如意。再麻烦的事,似乎只要和她一起 做,就会变成一项有趣的工作。后来我们分手了,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一颗花菜:之 ...
当妈妈说“不用可怜妈妈”,就是对女儿最好的托举
Hu Xiu· 2025-05-11 05:4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慌慌,责编:罗文,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常见的东亚母女叙事中,母爱常与牺牲绑定,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女儿进行隐秘控制与情感索取。如果父亲的角色长期缺席,母亲容易将对伴侣的情感 需求直接转向女儿,让女儿在情感上反哺自己。 今年让许多人泣不成声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下简称《苦尽柑来》)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母女关系范本:在三代母女的叙事中,它勾勒了一种母亲 以女儿实现自由、享受人生为前提的托举。 第一代母亲光礼在济州岛以潜水捕捞的海女工作为生,她常年操劳,却对女儿说:"爱纯,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要尽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别于以爱为名的索取,这是一种坚定地将女儿的人生与自己的苦难划清界限,要女儿往前一步的母爱。 当母亲的托举不再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情感绑架,母女关系可能呈现出什么模样?女儿们又可以如何践行自己的人生?《苦尽柑来》给出了温柔而有力的 答案。 今天是母亲节,这篇文章写给尽力托举女儿的母亲们,也写给一边爱着母亲,一边努力成为自己的女儿们。 一、当母亲成为力量来源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女儿,往往习惯于"讨好母亲",忽视自我需求,当母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