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感勒索
icon
Search documents
心理学|对于那些善于打破心理边界的人都要留个心眼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3 03:08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总是被他人的需求牵着走?比 如,同事总是以 "帮忙改个 PPT 而已" 为由,却占用了你宝贵的下班时间;看起来是朋友的人,不管你 在焦头烂额备考还是在着急自己工作的难题没有解决,非要向你一遍又一遍倾倒情绪垃圾,各种吐槽; 这些情况让我们难受,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边界被他人悄然打破了。 心理边界的本质,是守护自己的 "情绪止损点"。当对方的行为让你产生以下感受时,这就是边界被触 碰的警报: (原标题:心理学|对于那些善于打破心理边界的人都要留个心眼) 你是否常常觉得 "为什么 ta 提要求时,我总觉得自己不答应就是坏人"?这是被迫承担责任的表现; 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地理上打破边界叫侵略,心理上打破边界叫操纵。" 对那些善于打破 边界的人,都要留个心眼,用示好打破边界,还是用示弱打破边界,差别都不会太大。 或者拒绝后比拒绝前更难受,好像自己才是做错事的人,这是罪恶感转移; 还有明明是自己的事,却总要等 ta 点头才能做决定,这是决策权让渡。 情感勒索型的则说:"你要是拒绝我,就是不在乎这段感情。" 把需求满足度与关系价值绑定; 自我牺牲型的 ...
女子逼男友签百万“分手费”,起诉被驳回
Ren Min Wang· 2025-06-01 00:50
无资金交付即无法律效力。因为,认定存在民间借贷事实不仅要有借条、欠条、借据等可以表明双 方借款合意的外在形式,亦要有实际交付行为。本案中当事双方以借款协议这一形式约定的"分手 费"系"情感债务"转化而来的虚假借贷,双方并不存在借贷的合意,亦没有实际的借款交付。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协议虽 名为"借款",实为赵某以分手为条件的赠与承诺。然而,赠与合同在财产转移前可撤销,且本案中赠与 条件违背公序良俗,赵某依法有权拒绝履行。 前段时间,"男子被女友逼写百万借条未还被起诉"冲上热搜:陈某以死相逼前男友赵某写下100万 元借条,分手后竟诉至法院追讨…… 一方要分手,一方要补偿,用欠条当"分手费"凭据,这钱能要到吗?海南省万宁市人民法院审理了 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回答了这个问题。 法院查明,陈某与赵某曾系男女朋友关系,因家庭矛盾、性格不合等原因分手。陈某想从赵某处获 得金钱补偿,多次要求赵某写借条作为凭证,甚至以死相逼。无奈之下,赵某与陈某签下《借款协 议》,载明赵某向陈某借款100万元。然而,此后赵某并没有实际支付款项。分手后,陈某持借条向法 院起诉,要求赵 ...
信“心”心理问答|困在“自私”与“委屈”之间的你,如何在自我与他人间找到平衡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15 00:33
我以前单纯地认为,生活应当契合内心的渴望。比如周末想宅家阅读,享受独处时光;或是在闲暇时, 独自去公园散步,放空大脑。但现实中,我的每一次选择感觉都没那么简单。直接表达需求时,会担心 伤害他人;优先考虑他人时,又觉得自我被压抑。这种矛盾感,就像卡在喉咙里的刺,咽不下也吐不 出。 (原标题:信"心"心理问答|困在"自私"与"委屈"之间的你,如何在自我与他人间找到平衡) 读者来信: 我的烦恼是常在 " 满足自我需求 " 和 " 照顾他人感受 " 间反复内耗。比如有次周末加班,朋友央求让我帮 忙做 PPT ,说有急用,我咬牙暂停工作赶过去,最后两边都没做好;朋友约我聚会,我因为那天太累拒 绝了,却发现对方跟我从那之后就疏远了,我的愧疚感随之而来。这些场景不断上演,让我陷入 " 自 私 " 与 " 委屈 " 的双重折磨。 观察身边的人,也让我困惑。朋友小李总把同事需求放在首位,对方被批评了,她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陪 伴同事,还主动分担她的工作,自己累到胃疼,却只得到一句 " 谢谢 " ;妈妈在家庭聚会时,永远忙着 照顾所有人,热菜凉了也顾不上吃一口,笑着说 " 你们开心就好 " 。他们的付出让我感动,可这样委屈 自己真的 ...
当妈妈说“不用可怜妈妈”,就是对女儿最好的托举
Hu Xiu· 2025-05-11 05:4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慌慌,责编:罗文,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常见的东亚母女叙事中,母爱常与牺牲绑定,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女儿进行隐秘控制与情感索取。如果父亲的角色长期缺席,母亲容易将对伴侣的情感 需求直接转向女儿,让女儿在情感上反哺自己。 今年让许多人泣不成声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下简称《苦尽柑来》)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母女关系范本:在三代母女的叙事中,它勾勒了一种母亲 以女儿实现自由、享受人生为前提的托举。 第一代母亲光礼在济州岛以潜水捕捞的海女工作为生,她常年操劳,却对女儿说:"爱纯,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要尽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别于以爱为名的索取,这是一种坚定地将女儿的人生与自己的苦难划清界限,要女儿往前一步的母爱。 当母亲的托举不再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情感绑架,母女关系可能呈现出什么模样?女儿们又可以如何践行自己的人生?《苦尽柑来》给出了温柔而有力的 答案。 今天是母亲节,这篇文章写给尽力托举女儿的母亲们,也写给一边爱着母亲,一边努力成为自己的女儿们。 一、当母亲成为力量来源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女儿,往往习惯于"讨好母亲",忽视自我需求,当母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