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碳生态系统
icon
Search documents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辽宁篇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是自然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辽宁省践行人海和谐理念, 不断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系,持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推进辽宁海洋强省建 设作出贡献。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防灾减灾,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全面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助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筑牢 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 量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海洋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海洋生态系统"。组织编制的《辽宁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构建陆海协调、人 海和谐的海洋空间格局作出总体安排,统筹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制 定印发了《辽宁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全面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摸清生态家底,扎实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 强化保护修复,促进协同增效,提升海岸带抵御灾害能力 近年来,辽宁坚持整体布局、综合治理,统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修复,共组织实施渤海 综合治理攻坚、海岸带保护修复 ...
PEMSEA蓝碳技术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召开
东亚海区域拥有丰富的蓝碳生态系统资源,红树林和海草床在全球蓝碳生态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 地位,面积全球占比分别高达30%和20%以上,盐沼分布也十分广泛。准确评估该区域蓝碳生态系统的 本底和碳汇能力,积极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以及服务管理,加强区域协同履约,对于各国实现 《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和"昆蒙框架"目标,以及促进东亚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 会议围绕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和质量、碳储量调查现状、区域蓝碳核算方法学、认证体系和市场化 路线图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我国科学家在会上提出构建东亚海区域蓝碳监测网络 的倡议, 得到与会各方的积极响应与高度认可。会议完善了区域蓝碳核算方法学和认证体系流程框 架,制定了工作组2025年~2026年的工作计划,相关成果将提交至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七届东亚海伙伴 关系理事会进行审议。 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深了对东亚海区域蓝碳生态系统的认知,加强了区域蓝碳保护管理和信用认证 工作,为东亚海区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会议由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 心协办,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
青岛湾海草床生态补偿修复项目启动
据悉,北海局推进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建设,在青岛首次将公益诉讼生态补偿资金定向用于海草床修复。本项目在青岛湾划定1750平方米修复 区,计划移植鳗草种苗近35万株。通过海草床生态修复,不仅筑牢了海洋生物繁育的生态基底,更以"固碳增汇+栖息地重建"模式,巩固生态修复成果。 未来,北海局将继续以公益诉讼司法成果为依托,探索"司法裁判+生态修复+碳汇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新机制,拓展蓝碳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深化"生态修复+科技赋能+制度创新"融合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项目实施现场。北海局供图 当天,在青岛栈桥东侧,北海预报减灾中心代表介绍项目背景及生态修复目标。青岛市南区人民检察院、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负责 人分别致辞,强调法律保障与科学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承诺以司法监督确保项目规范实施,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支持。随后,各单位负责人和代表共同为项 目标识牌揭幕,标志着青岛湾海草床生态补偿修复项目全面启动。 活动现场,在相关单位的监督下,北海预报减灾中心技术团队与工程监理人员对首批海草种苗进行质量抽查,逐一核验种苗根系完整度、植株活性等指 标,并清点数量签字确认,确保所有种苗符合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