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监管

Search documents
涉11起IPO,监管最新通报!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8-04 07:24
二是募集资金用途。对于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的部分,发行人应当 说明超过部分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的投向情况。 以整改促规范 【导读】沪深交易所披露上市审核最新动向 近日,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上交所、深交所在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分别披露了自律监 管实施情况及监管案例通报。 最新一期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2025年4月至6月,深交所对10家IPO项目、1家重大资产 重组项目的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予以一年内不接受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1次,六个 月内不接受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2次,公开谴责1次,通报批评22次,书面警示19 次,约见谈话3次,口头警示3次。 上交所方面,5月至6月对1家IPO申报项目、2家再融资申报项目中的发行人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执业质 量问题,采取监管措施5次,涉及3家保荐机构及8名相关责任人。 保荐机构违规遭通报 上交所本期通报了两起案例,其中一起指向IPO申报项目中关联方资金管理及内控环节的违规。另一起 聚焦再融资领域,处罚原因是保荐机构因历史处罚情形不适用相关审核机制。 具体来看,保荐机构在相关上市公司再 ...
涉11起IPO,监管最新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7:23
【导读】沪深交易所披露上市审核最新动向 上交所本期通报了两起案例,其中一起指向IPO申报项目中关联方资金管理及内控环节的违 规。另一起聚焦再融资领域,处罚原因是保荐机构因历史处罚情形不适用相关审核机制。 具体来看,保荐机构在相关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出具了项目适用再融资分类审 核机制的核查意见。经查明,该保荐机构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其他证券交易所纪律 处分,不得适用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保荐机构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上述情况,出具的核查 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 此外,上交所明确,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有两大注意 事项:一是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应当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同时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 入"特点、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的合理性、本次募投项目研发成果预计转化 情况、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研发内容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等内容。 见习记者 舍梨 近日,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上交所、深交所在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分别披 露了自律监管实施情况及监管案例通报。 最新一期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2025年4月至6月,深交所对10家IPO项目、1 家重大资产重 ...
东兴证券两名保代遭监管约谈,曾参与泽达易盛IPO
Di Yi Cai Jing· 2025-06-15 10:23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余波未散,2名保代再被"点名"。 今年以来,针对投行保代的监管持续从严,曾卷入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的2名保代,在本周将遭监管约 谈。 据北京证监局最新披露,胡晓莉、陶晨亮在相关保荐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被分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另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2人执业机构均为东兴证券,且目前均在保荐代表人C类(处罚 处分类)名单中。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6月,泽达易盛登陆科创板,胡晓莉、陶晨亮曾作为该公司IPO的保荐代表人。 上市两年后,2022年5月泽达易盛因信披违规突遭证监会立案,后被查明连续6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收 入超5.6亿元。泽达易盛因此被强制退市,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集体被罚,两名保代也遭上交所监管警 示。 今年以来,监管多次对"带病闯关""一撤了之"的IPO项目出手严惩,券商投行和保代因此被追责。据第 一财经梳理,年内,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国元证券等公司保代,均因撤单IPO被罚,部分保代还因此 被"禁业"数月。 对此,北京证监局分别对胡晓莉、陶晨亮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约谈时间为6月17日。此外,上述监管措 施决定,未提及2人所涉违规保荐项目的具体信息。 记者在中证协官网查询到 ...
辉芒微IPO撤单仍被追责 券商“看门人”责任无终点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9 14:37
每经评论员王砚丹 当IPO项目撤单后,监管的关注并未随之终止。近日,深交所对已撤回IPO申请的辉芒微项目连续发布2 则监管措施和3则纪律处分,处罚对象包括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及2名保荐代表人。这再次为行业敲响 警钟:在资本市场,中介机构需切实把好入口关,勤勉尽责没有终点。 保荐机构的核心职责,是通过专业、审慎、穿透式的核查,充当排除这些"暗雷"的"排雷兵",以及守护 市场信息透明的"看门人"。近年来,投行业务在融资遇冷的背景下,竞争愈发激烈。但越是在行业调整 期,投行机构与保荐人一旦接受项目,就意味着接下了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勤勉尽责,不能为追求业绩 而忽视合规底线,更不能为迎合企业需求,对内控缺陷等风险点视而不见。否则,不仅会为资本市 场"埋雷",自身信誉和经济利益也将受到反噬。 深交所此次对辉芒微项目的严厉追责,再次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资本市场的严监管并非一时之举, 对IPO项目的全周期、穿透式监管将成为常态。对于存在瑕疵的项目,保荐机构和发行人不能再抱 有"一撤了之"的侥幸心理,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被追责。 中信证券在辉芒微项目上的教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责任。它警醒着所有投行人士:唯有将勤 勉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