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

Search documents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萨师俊:誓与军舰共存亡
Xin Hua She· 2025-07-20 10:04
在福州市中心的安泰河畔,静谧祥和的巷弄里,朱紫坊22号萨家大院饱经沧桑。叩开红漆大门,挂在厅 堂里的萨家先烈画像映入眼帘,在我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画像旁,悬挂着的是他的侄孙、海军抗日 英雄萨师俊的画像。 一艘中山舰模型、一枚萨师俊私章,被后人珍藏在玻璃橱柜里,寄托着对他永远的缅怀,传颂着"武官 不惜死"的萨氏家风。 萨师俊,又名萨本俊,字翼仲,1895年出生于福建省府闽县(今福州市市区)的雁门萨氏家族。在海军 世家的熏陶下,他自幼便以雪中日甲午海战之耻为奋斗目标。他曾对兄弟说:"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 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民族武德之传统也。" 投身海军报效国家的种子早已埋下。萨师俊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服役于中国海军。历任江 贞、建安两舰副舰长,公胜、青天、顺胜、威胜等舰舰长,海军闽厦警备司令部副官处长、海军第一舰 队司令部参谋等职。 不幸,萨师俊被炸断了双腿倒在血泊中,官兵伤亡严重。士兵们想护送他到舢板上离开军舰,但萨师俊 拒绝撤离,誓与军舰共存亡。他坐在甲板上高呼杀敌,直至中山舰沉没,壮烈殉国,年仅43岁。 是役,中山舰共阵亡官兵25人、轻重伤20多人,是抗日战争中伤亡官兵最多的一艘军舰 ...
人们从未忘记中山舰(以物鉴史)
Ren Min Ri Bao· 2025-05-23 21:56
1986年5月,湖北省文物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动议:打捞中山舰。1988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 意。1988年5月、1994年3月,海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对中山舰进行了两次水下探摸,探明了中山舰的 沉没方位等重要信息,在舰尾右侧还发现"中山"两字。1995年和1996年,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再对中 山舰进行了水下探摸。1996年11月,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中山舰打捞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1月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中修复后的中山舰。 田豆豆摄 时光荏苒,人们从未忘记中山舰。1997年,长眠于长江江底近60年的中山舰被打捞出水,成为中国最大 的可移动抗战文物。如今,修复后的中山舰承载着历史的烽烟,被静静安放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于1910年由清政府从日本订购。当时,清政府投巨资建立的中国海军,经过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其主力损失殆尽。"永丰舰就是为重建海军而生。"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刘新阳介 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永丰舰于1913年竣工,由中华民国支付尾款接收并编入海军。由于永丰舰曾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等历史事件中立下赫赫战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永丰舰改名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