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傅萌:科技如何为文物插上“翅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4 14:06
因此,博物馆要为文物提供稳定、洁净的环境,尽力避免有害因素对文物产生侵扰,减缓文物材质的劣 化速度,从而达到延长文物寿命和"治未病"的效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展厅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以首博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在开展的"太保墉燕"和"看·见殷商"两个展览为例,二者都是以青铜文物 为主要展品的展览,青铜器的无机材质相对稳定,对它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湿度和空气质量——高湿 度和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引发有害锈,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针对这两项来进行。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科技如何为文物插上"翅膀"? ——专访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傅萌 中新社记者 徐婧 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文物保护中心展示项目日前对公众开放。从博物馆展厅到文 物修复室,多学科融合在文物保护中如何体现?科技如何赋能古老文物,为文化传播插上"翅膀"?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召开之际,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副研究 馆员傅萌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该馆如何践行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首都博物馆(下称"首博")为什么要打造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 傅萌:在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