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储氢装置

Search documents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Xin Hua Cai Jing· 2025-07-08 05:42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内蒙古积极发展氢 能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规模化、安全化方向迈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和政策支持,内蒙古正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生态构建,全力打 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这其中,氢能装备制造是关键的一环。 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内蒙古充分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涵盖储 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截至2025年6 月,自治区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制氢设备设计产能 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产能突破750台套;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 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 台套;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 攻关等多 ...
“氢”风徐来绿意浓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10 02:13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包头市聚焦氢能产业,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发 挥电力成本优势、丰富终端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创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 动构建氢能产业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氢能产业高地。 2024年,包头市明确提出建设全国首座全景绿氢创新之城的目标,制定出台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政策措施,围绕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和项目布局。目前在华电氢能等制氢龙头 企业、稀奥科和富士电气等储氢材料企业、北奔和包钢等氢能应用企业带动下,全市已建成华电新能源 制氢工程示范项目,形成7800吨绿氢产能,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全球首台氢能源矿用 车,北奔首批氢燃料重卡已交付使用,实现商业化运营,氢能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完善,集聚发展效应正 在显现。 该项目采用"绿电制绿氢、产业用绿氢"产业模式,将华电氢能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工程示范项目 年产7800吨的绿氢产能,与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无水氟化氢产能深度融合,将 绿氢掺到供应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天然气中,用于无水氢氟酸工业生产。 "项目能够有效改善二类工业天然 ...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4-29 18:42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核电池是通过双核架构将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如钠 离子、磷酸铁锂、三元锂)组合,兼顾低温性能、续航、快充与安全。如,钠-铁双核电池可在极端低 温(-30℃)下保持80%以上电量输出,而"铁-铁双核电池"则通过结构优化将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同时满足高速碰撞后"不起火、不爆炸"的严苛标准;而"双三元"组合甚至能让轴距3米的轿 车实现1500公里续航。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标志着动力电池从单一材料竞争走向多元体 系协同阶段,多核技术的核心逻辑在于"场景化适配"。实现新能源车从"功能同质化"到"场景个性化"的 跃迁。从双核到多核的创新架构将不只限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等 全领域落地,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本报记者 刘钊 李婷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展示了 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新一轮动力系统竞争大幕拉开。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2025上海车展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驱动 下,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