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炉
Search documents
家风故事|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毛玉如:从“煤都灰霾”到“一城清朗”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10-16 00:20
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的家乡山西太原,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煤炉,冬天取暖之外,烧水做饭都得用它。 每天掏炉渣时,大人们总会用火钳仔细翻找,把没烧透的煤块拣出来再用。有一回,我看见小伙伴在灰 渣坡上捡燎炭("捡燎炭"是我们太原方言,指捡拾烧过了的废弃煤炭),觉得新鲜,也跟着捡了一小盆回 家。妈妈嘴上说"别捡了",眼里却藏不住欣慰,我听见她悄悄地和爸爸说:"这孩子挺懂事,想着为家 里节俭。"晚上,她把我捡的燎炭投进炉子,火苗"呼"地蹿起来,暖意瞬间漾满了屋子。那一刻,我心 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踏实,暗下决心,以后要多捡些,为家里省点钱。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我就拎起破脸盆、抓起铁耙子冲向灰渣坡。新倒的炉渣还蒸腾着滚烫的白烟,我 们一群孩子和老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扒拉起来。不管大小,只要没烧透,都算宝贝。有时候煤块还红着, 也顾不上烫,用耙子拨到旁边晾一会儿,两指一捏就扔进盆里。日复一日,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哪怕冬天的傍晚只有月光和路灯,也能一眼认出哪块还能烧。我把这些"战利品"整齐码在院墙角落后, 才安心写作业,静静等待父母下班回家做饭。捡燎炭虽苦,却让我早早懂得了分担与珍惜。 时光流转,20世纪80年代中期,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