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舞剧《只此青绿》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主题创作要“心到力也足”(艺海观澜)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确保人到才也到,心到力也足。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能够成为"爆款", 就是得益于一个职业精神强、艺术素养高的创作团队。主创人员通过与当代英模人物张桂梅深入接触, 捕捉到了"同新闻报道不一样的张桂梅",感受到"她是一个鲜活的、有具体办法的、真正用心搞教育的 人",其中蕴含着高燃的"创业故事"。这样的见地和感触,既来自扎实深入的作风,又需要创作者慧眼 独具。这也显示出,专业的创作者遇到钟情的题材,就会迸发出灵感和热情。只有当创作者具备了充足 的才力和心力,自觉遵循艺术创作的实践规律,才能推出用心之作、倾心之作。 (作者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责编:白宇、卫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20 版) 一是选题轻率。组织者、出品方对题材的社会价值、呈现方式、公众接受度缺少深入的研究论证,造成 选题雷同、立意平庸,使得优秀创作者敬而远之。二是艺术创作组织力不强,临时拼凑创作班子,只求 做成,不求做好。主创人员体验生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或者作品缺少必要的用心打磨,造成思想贫 乏、情感苍白、故事老套、手法陈旧;有的名义上用的是"大家""名家",实际上只是挂名。三是市场意 ...
青年演员说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不负时代 不负青春 孟庆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 德艺双馨的前辈在九旬高龄入党的事迹,让我对"文艺工作者"与"党员"双重身份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 悟。 游本昌老师堪称艺术生命力的传奇,那被赞誉为"教科书式"的演绎,是他在用生命践行"活到老,学到 老"的信条。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舞剧《只此青绿》里的创作经历:一个看似简单的"青绿腰",背后是 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一个眼神的流转,需要无数次的情感揣摩与内心沉淀,最终才能将角色融入 其中。 艺术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一次,我们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乘坐火车时,遇到一名90 后巡道战士,他每天要在戈壁滩行走20公里,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坚持了整整8年。当被问及如何坚持 下来时,他只回答了4个字,"为了祖国"。当时,我们自发地进行了一场只为他一人的演出。那一刻, 我更加明白,舞蹈演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作为年轻党员、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怀揣对艺术的敬畏、对信仰的忠诚,勤奋创作,不负时 代,不负青春。 饱含热忱 打磨技艺 阿云嘎(音乐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 我常在追光与谢幕间叩问内心:舞台创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个体情感的表 ...
舞剧音乐需要“被看见”(锐见)
Ren Min Ri Bao· 2025-06-02 22:02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舞剧通过创新叙事方式、视觉表达和舞美设计等,完善戏剧构作,强化戏剧属 性,同时也在音乐上寻求拓展。曾几何时,有些编导不重视音乐创作,拿现成的影视音乐或者流行音乐 东拼西凑,这里剪一段那里剪一段,再丢给作曲家临摹,音乐沦为背景或过门,舞剧变成配乐舞表演。 如今,随着舞剧行业的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编导对舞蹈与音乐、文学的关系愈加重视,这也 与中国"乐舞不分家""诗乐舞一体"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对舞剧创作来说,音乐与舞蹈只有齐头并进、 水乳交融,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审美最大化。 近些年,中国舞剧音乐创作成果喜人。尤其是一些现象级舞剧,音乐部分可圈可点,甚至成为舞剧成功 的重要因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音乐紧密贴合剧情,为悬疑风格铺陈底音,为正反人物声绘情 绪,时而紧张时而迷人时而哀伤。备受称道的"旗袍店""渔光曲"等多段主题音乐,融通中西音乐技法, 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深受观众喜爱。舞剧《只此青绿》的音乐选用中国五声音阶,古琴、古筝、鼓等 民族器乐与钢琴、吉他等西洋器乐的叠加,将音乐的体积感扩大,让经历斗转星移的千里江山在声音的 张力中气魄尽显。舞剧《红楼梦》中的音乐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