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在远方》

Search documents
青年演员说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不负时代 不负青春 孟庆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 德艺双馨的前辈在九旬高龄入党的事迹,让我对"文艺工作者"与"党员"双重身份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 悟。 游本昌老师堪称艺术生命力的传奇,那被赞誉为"教科书式"的演绎,是他在用生命践行"活到老,学到 老"的信条。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舞剧《只此青绿》里的创作经历:一个看似简单的"青绿腰",背后是 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一个眼神的流转,需要无数次的情感揣摩与内心沉淀,最终才能将角色融入 其中。 艺术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一次,我们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乘坐火车时,遇到一名90 后巡道战士,他每天要在戈壁滩行走20公里,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坚持了整整8年。当被问及如何坚持 下来时,他只回答了4个字,"为了祖国"。当时,我们自发地进行了一场只为他一人的演出。那一刻, 我更加明白,舞蹈演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作为年轻党员、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怀揣对艺术的敬畏、对信仰的忠诚,勤奋创作,不负时 代,不负青春。 饱含热忱 打磨技艺 阿云嘎(音乐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 我常在追光与谢幕间叩问内心:舞台创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个体情感的表 ...
聚焦舞台影像数字化,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沙龙共话艺术“破圈”
Xin Jing Bao· 2025-04-27 07:15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表示,在舞台艺术领域,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成为 舞台艺术数字化的一个最明显标志。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作品早已打破了"第四堵墙",将 更多观众请进"剧院现场"。如今,拥抱技术进步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分享了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谢素豪表示,对 于舞者来说,从舞台转到银幕,需兼顾空间美感与情感沉浸感。面对电影镜头,需要妥善把握分寸感, 这次经历帮助他提升了对舞台表演的理解。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在东城区禄米 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本次沙龙聚焦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专家学者现场探讨舞台剧数字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数字化舞台剧"破圈"之路等内容。 随着电影技术和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8K超高清等最 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变革也不断推动着舞台影像呈现的升级迭代。 关于电影技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中国电影(600977)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表 示,技术应用优先服务于艺术本质。技术提供了舞台细节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