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帘

Search documents
乌梁素海芦苇的绿色蝶变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3 00:41
环境好了,最敏感的"客人"也回来了。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对此 深有感触:"乌梁素海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以前鸟儿是匆匆过客,现在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 这里繁衍生息,或者在长途跋涉中停下补充体力。湖里鱼虾丰富,这里成为它们越冬时温馨的'家'。" 记者看到,在生产线上,来自乌梁素海的芦苇经历着蝶变。经过一道道工序,它们变成了一张张无醛环 保的"芦芯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辽宁等地。张春光说:"仅今年前5个月,公司就生产了4.7万 立方米的芦芯板,消耗了5.6万吨芦苇,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芦苇的用处不止于此,除了做环保板材,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芦苇编织成精美的苇席、苇帘等工艺品, 还尝试种植芦耳,这些产品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海明 说。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不仅让绿水青山重现光彩,也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张春光 说:"板材生产需要人手,我们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芦苇板材产业这条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治理的成效清晰地反映在水质上,高占飞说:"目前整个湖区的水质稳定达到了 地表水Ⅴ类标准, ...
鲁北苇海崛起产业新地标:探秘无棣水湾镇芦苇交易市场的振兴密码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16 08:55
在黄河尾闾的渤海湾畔,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万亩苇荡正随风翻涌出金色波浪。这个曾以盐碱滩涂闻名的乡镇,如今通过一根芦苇书写 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从传统编织作坊到全产业链开发,从季节性收割到全年生态经济,水湾人用创新思维让千年芦苇焕发新生机。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当地通过"芦苇+"产业融合模式,不仅让天然苇田变成"聚宝盆",更带动周边46个村庄2.3万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白洋淀芦苇太大不要?用毫米级标准征服欧洲 从日本退单到欧洲称王,芦苇产业二次革命启幕 5月13日,滨州市无棣高升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内,装满芦苇的货车穿梭不息,工人们熟练地将成捆的芦苇分拣、称重、装车后运往欧洲 市场。 今年70岁的仝灵秀正在分拣捆扎芦苇,整理好一捆大概两三斤的芦苇能挣1块钱,一天下来能有200块钱的进账。"别看我年纪大了,我可 闲不住,家里孩子们都大了不用我操心,我在这还能挣点挺好的。"仝灵秀打趣地说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赵旭高艳蕊通讯员宋宗钰 芦苇加工出口是无棣县水湾镇的传统特色产业,为推动芦苇加工产业提档升级,当地打造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小芦苇帘做成了出 口大品牌,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