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柔性神经电极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国完成自主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首例临床试验 意念,从大脑“直达”电脑(探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6-27 21:49
近日,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标志着中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 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赵郑拓说,他们研发的神经电极横截面积小、柔性大,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该超柔性神经电极具备 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稳定在体内采集神经信号的能力。 这项成果也实现了"手术友好",该中心研制的植入体直径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路俊锋说,只需要 在大脑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上"打薄"出一块硬币大小的凹槽用以镶嵌设备,再在凹槽中打一个5毫米的 穿刺孔,用钨针将两根像轻薄丝带一样的超柔性神经电极从穿刺孔"埋入"脑组织中,相当于神经外科的 微创手术,整个植入过程耗时20—30分钟。 精准定位和植入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为受试者进行手术前,路俊锋团队采用了功能磁共振成像联 合CT影像技术,重构了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与人脑运动皮层的详细功能地图,以确保植入位置的精确 性。手术当天,路俊锋团队借助高精度导航系统,在唤醒手术下将超柔性神经电极植入受试者大脑的运 动皮层指定区域,整个手术过程精确到毫米级别,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一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 ...
意念控物已在路上
Jing Ji Ri Bao· 2025-06-21 22:14
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男性。今年3月,两根仅有头发丝百分之一粗细的柔性电极 通过微创手术埋入了他的大脑皮层,连接到一枚硬币大小、镶嵌于颅骨的植入体上。通过这个系统,采 集到的大脑信号会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给外部设备,并解码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操作意图。 脑机接口这一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控制术",如今正从梦想照进现实。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 悉: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 展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该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将侵 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不仅仅是"傻大粗"的问题,以往硬质材料的电极植入后,还可能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赵郑拓介绍,瞄准 这些痛点,团队研制及生产的神经电极,让脑细胞几乎"意识"不到旁边有异物,可有效降低对脑组织的 损伤。而且,它还具备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的信号采集能力。目前,该超柔性神经电极已 相继完成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脑中长期植入与稳定记录验证,这为植入式脑机接口前端电极组织 相容性差和信道带宽窄等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精准定位和植入也是 ...
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财联社· 2025-06-14 03:33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相关企业合 作,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该成果标志着 我国在侵入式脑 机接口技术上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男性。自2025年3月植入该脑机接口设备以来,系 统运行稳定, 仅用2—3周的训练,他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了跟普通人 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 未来,这一系统将有望为脊髓损伤、截肢等患者群体,通过运 动功能替代技术实现生存质量改善。 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神经电极 △超柔性电极尺寸极小,仅约头发丝的1/100 △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仅硬币大小 在手术友好程度方面,脑智卓越中心研制的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 是全球最小 尺寸的脑控植入体, 仅硬币大小,为Neuralink产品1/2。因此不需要整体贯穿颅骨,只需要 在大脑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上"打薄"出一块硬币大小的凹槽用以镶嵌设备,再在凹槽中打一个 在颅骨上开5毫米的穿刺孔。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术式,在有效降低手术期风险的同时,显著缩 ...
新突破!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Di Yi Cai Jing· 2025-06-14 03:12
与当前世界上唯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代表业界最高水平的伊隆·马斯克创办企业Neuralink侵入式脑 机接口系统中使用的神经电极相比,脑智卓越中心在神经界面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赵郑拓团队研制及生产的神经电极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柔性最强的神经电极,截面积仅为Neuralink所 使用电极的1/5到1/7,柔性超过Neuralink百倍,让脑细胞几乎'意识'不到旁边有异物,最大程度上降低 了对脑组织的损伤。该超柔性神经电极具备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的稳定在体神经信号采集 能力,已相继完成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脑中长期植入和稳定记录验证,为解决植入式脑机接口前 端电极组织相容性差和信道带宽窄的关键瓶颈问题提供了开拓性的方案。 赵郑拓和李雪团队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是国内唯一获得了注册型检报告且可以长期稳定采集到单神经 元Spike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其毫秒级、单神经元水平的神经信号捕获特性为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神经 电信号数据基础。在手术友好程度方面,脑智卓越中心研制的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是全 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仅硬币大小,为Neuralink产品1/2。因此不需要整体贯穿颅骨,只需要在 ...
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证券时报· 2025-06-14 01:42
近日,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开展,标志着中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 家。 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赵郑拓研究组、李雪研究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路俊锋团队,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是 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2024年12月成立以来的首项重要成果。 据项目团队介绍,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37岁男性。自今年3月受试者的大脑植入该脑机接口设备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术后至 今一个多月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的情况。仅用2—3周的适应性训练,受试者便可以通过意念控制触摸板在电脑上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达到了跟普通人控制电 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受试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打字、发短信、玩电脑游戏"。 "我们中心组建了脑结构技术与临床应用'十四五'攻关团队,成立了覆盖从运动感知、神经功能修复、解码算法、无线系统研发等多个方向的独立研究组。"赵郑拓 介绍,攻关团队以建制化方式在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自2022年启动,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长达十几年在脑科学研究的积累上,上海在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