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P机
icon
Search documents
那台罩着布的电话机
Hu Xiu· 2025-05-19 07:29
很难想象,那个时候,接电话主要是靠腿。 我不知道在别的城市大家是怎么叫的,在上海,我们叫"传呼电话"。 楼下忽然响起那种便携式电喇叭的几声啸叫——整幢楼的居民就开始竖起耳朵:知道有电话了。 "X号X零X,XXX,电话~~~"爷叔用他特有的嗓音在楼下喊。 然后我爸或我妈就打开窗,探出头去:"噢~晓得了,谢谢噢~来了~~~" 然后开始穿外套,换鞋,有时候天黑了,还要带个手电,出门去接电话。 那时候的家,离弄堂口有一点距离的,步行大概需要五分钟,不是很方便。但在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打电话肯定是有事儿的,没人会用传呼电话聊家常, 所以有电话肯定是要去接的。 这种接传呼电话,放到平时问题也不大,但遇到刮风下雨天,或者酷暑严寒天,其实还是很不方便的。 在弄堂口的"门房间",一块支出小窗外的木板,上面放着四五台电话机——这就是当初上海老百姓们都熟悉的"公用电话亭"了。 这个电话亭除了向往来的行人提供拨打公用电话的服务外,还有一个主要功能:给弄堂里的居民提供"传呼电话"的服务。 所谓"传呼电话",就是比如A要打电话找B,A就打到B家弄堂口的"公用电话亭",说要找几号几零几的B,门房间的爷叔或阿姨就会请他别挂,然后去到 他要找的 ...
时光相册·“唤醒”旧时光|电报、“大哥大”、BP机……这波通信回忆杀,哪个瞬间最戳你?
Xin Hua She· 2025-05-16 06:42
编者按:时间,像一条大河,不停地往前奔流。老照片,宛如一座桥,让我们能够回到记忆中的彼岸。 然而老照片都是静止的瞬间,如今,借助最新的AI技术,我们将老照片"唤醒",也同时"唤醒"了旧时 光,"唤醒"了生动的回忆! 5月17日 是世界电信日 今天 我们要"唤醒"的是一段 关于通信的记忆 穿越时光隧道 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黑科技" "见字如面"的墨香里 1979年,在成都市电信局,工作人员在指导新学员发电报。 发电报要字字斟酌 写情书需句句推敲 打电话也要争分夺秒 动图由AI基于照片生成 手持"砖头大哥大"的商贩 是改革开放最生动的注脚 1986年,在河南辉县,汽车运输专业户正在用电话与外地货主联系业务。 1994年1月,广州一名商贩用"大哥大"打电话。 动图 由AI基于照片生成 BP机的蜂鸣响彻大街小巷 2005年5月17日,在浙江杭州,营业员在展示一款小灵通手机和一张小灵通SIM卡。 1994年 伴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开通 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当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 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中国 "有事call我"成为90年代最酷的告别语 2002年12月15日,江苏溧水永阳镇的农民在展示他们的中文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