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Search documents
法治与科技力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活力
Xin Hua She· 2025-05-27 13:19
新华社深圳5月27日电从万荣稷王庙的岁月留痕,到阆中古城的古今对话、龙门石窟的数字活化……200 余名专家学者27日齐聚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就老城保护、文物建筑 修缮、法律保障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展开深度讨论,探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 传下去"。 在山西省西南隅黄河岸边、稷王山麓附近,坐落着一座单檐庑殿顶的古建筑——山西万荣稷王庙,这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原本被判断为金代建筑,但2011年在测 绘过程中,专家意外发现了藏于大殿前檐的"天圣元年"(1023年)题记,确认了其为北宋建筑。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认为,正是因为该建筑在文物建筑维修中以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多地 保留历史构件,保护构件表面不因施工而受到摩擦、碰撞和破坏,且在构件表面涂抹防护材料,才得以 发现很不明显的纪年题记。 稷王庙的案例是文物保护工作秉承最小干预原则的典型案例。这种科学保护理念与新文物法中"保护第 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 本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以"老城保护与复兴"为主题,现场还设置了文化遗产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09 00:23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 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图为"五一"假期,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游人如织。新华社 发(王跃武 摄) 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等),也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等)。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 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要求,也是习近平文 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协调、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他的"文化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自新时代以来,党中 央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一方面,文化遗产充分 展现了古老中国的物质繁荣与精神探索,代表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之基、力量之源;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契合了现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现实 需要,有助于城市和地区塑造更立体的形象,吸引更优质的投资。科学规划旅游路线、整合 ...
一起守护,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宝藏”
Xin Hua She· 2025-04-28 09:36
行走在山西大地上 无论在城镇里 还是在太行山、吕梁山群山之间 总会遇到一些外貌古旧的楼、塔、寺、院…… 东倚太行,西临黄河 山西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一个个文化"宝藏"犹如璀璨珍珠点缀着表里山河 寺内巡查、检查监控 山西拥有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古建筑约有2.8万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 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这个被越来越多人发现和了解的宝藏之地 是谁? 在默默守护着这些文化"宝藏" 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 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 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 记录监测文物情况 翠云山间的法兴寺里 文保员张宇飞 坚守30多个春秋 看护寺庙、客串讲解 还开设了"守寺者"微信公众号 介绍寺内的宋代彩塑、唐石舍利塔与唐燃灯塔 武周山南麓 石窟造像顶天立地 一支文物医生团队对石窟"望闻问切" 进行病害调查、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 让饱经风霜的石窟焕发光彩 石窟本体保护的同时 文物医生逐步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随着"数字档案"不断完善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为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2022年,山西省文物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 《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 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