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Search documents
把“亲子鉴定”做到3000多年前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22:36
历史时期的大家族,会以墓碑、墓志的方式留下自己或家族的痕迹,但夏商周时期的平民墓地无法通过 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此前,考古学者往往依靠分析墓葬之间的距离远近、分布形态,推测墓主人之间 的关系可能为夫妻、父子等,但苦于没有证据可以验证。直到近年,生命科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充分应 用,使考古工作者"替古代平民说话"成为可能。 考古工作者看到一片墓地,首先想到的不是将出土多少稀世珍宝,而是墓葬结构、家族关系——这片墓 地埋的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前曾发生过什么故事? 我们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内发现了一片西周中期的平民墓地,目前已发掘了33座墓葬。这批墓葬的随 葬品很少,少的一件陶鬲,多的三件陶器,只有一座墓随葬了铜锛凿,显然是一般平民的墓地。但他们 的排列关系清晰,互相之间基本没有打破,人体骨骼保存也很好,因此我们得以提取到其中的DNA, 把"亲子鉴定"技术做到3000多年前。 通过高精度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北京大学宁超研究员团队复原了这片墓地中各墓葬之间的家族关系。 我们发现,墓葬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区家族关系极强,共有18个人存在亲缘关系,南区的家族 关系则较弱。 整片墓地的墓葬中多用殉狗,其中还有一 ...
探源中华文明 解码历史谜题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4-27 22:46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的部分植物种子。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大鼎。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典型器物。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新华社发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大型贵族墓M2401出土的马辔饰。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出土的第二期遗物(石质、骨质、金属装饰品,骨针、滑石珠、红玉髓、玻璃珠 等)。新华社发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出土的石膏大佛脸。 除了上述10个项目,另有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等1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 实,20个项目都很重要,评选起来也很纠结。"这是不少评审专家的感慨,也从侧面印证了过去一年中 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成果。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本版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提供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北京揭晓。按年代早晚排序,入选项目为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 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这些 项目 ...
【省文物局】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新发现文物遗存二百九十七处
Shan Xi Ri Bao· 2025-04-27 22:45
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四川召开,发布了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截 至目前,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6条干线的调查工作,现阶段 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陕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考古调查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以完整的蜀道路段为单位,采 用"一家牵头,多家协作"的工作方法,共设立了6个专项任务。其中,除了不跨省域的褒斜道和祁山道 由所在省的文物考古科研机构独自完成外,跨省域的陈仓道调查工作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甘 肃省文物考古机构协助完成;金牛道、米仓道调查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陕西省、甘 肃省文物考古机构协助完成;荔枝道调查工作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负责,四川省、陕西省文物 考古机构协助完成。国内相关高校、地方文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此次调查,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 普查,最终形成了系统调查与专项普查相结合的新局面。此项工作为跨区域、多单位联合考古积累了全 新的"蜀道经验"。 考古人员在蜀道沿线新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墓葬、碑刻等文物遗存。以陕西为例,陈仓道上新发现 的梁 ...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文物遗存二百九十七处
Si Chuan Ri Bao· 2025-04-27 07:05
●现阶段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 ●实证了蜀道从先秦时期区域通道到秦汉以后国家道路的发展历程 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成都举行,发布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截至 目前,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6条干线的调查工作,取得阶段 性考古成果——现阶段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 处。 去年3月,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四川、陕西、甘肃、重庆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协同联 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初步掌握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目前最 准确的"蜀道数据"。 其中,新发现形制多样的碥道、栈道、桥梁等道路遗存,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碥道形态与桥 梁类型的对比研究,充分认识到道路建造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创新性,充分体现了蜀道建设者因地制宜、 巧夺天工的创造性技艺特征。 系。蜀道以国家道路串联区域城市,以关隘、驿铺保障道路正常通行,充分体现了蜀道作为"国道"在秦 汉、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中的现实价值。 据介绍,此次蜀道考古的系列工作方法也极富开创性。作为"考古中 ...
新华鲜报丨古老蜀道渐展真颜!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Xin Hua Wang· 2025-04-27 00:27
新华社成都4月26日电 题:古老蜀道渐展真颜!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新华社记者徐壮、康锦谦 蜀道阶段性调查线路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不断出现的新遗存,令考古工作者感到振奋。 比如,米仓道上新发现的龙王堑石刻,包含了唐、宋、元、明、清共5个朝代的8通文字题刻,充分见证了米仓道绵延千年的历史进程。 古老神秘的蜀道,随考古渐展真颜。 4月2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发布了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 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共6条干线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考古成果——现阶段共调查蜀道里程2073千米,沿线分布各类文物遗存 1034处,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蜀道,是中国古代中心地区与巴蜀地区的交通干线,无数历史人物从此经过,多少诗歌传说在此流传。 2024年3月,"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过去一年多时间,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四川、陕西、甘肃、重庆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 院校协同联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 数据更详尽——已初步掌握6条蜀道主线保存较好路段的基本情况,形成了目前最为准确的 ...
10万年前人类已踏上青藏高原腹地 西藏发布考古新成果
news flash· 2025-04-12 09:10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西藏考古工作汇报会在北 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21年至2024年间西藏考古多项重点成果,以及一系列考古发现与研究。其中,在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尚嘎岗遗址和阿里地区革吉县的梅龙达普洞穴,还发现石制品、动物化石等文化遗 物。通过光释光测年等技术,显示它们的年代早于距今10万年,也就是10万年前人类就踏上了青藏高原 腹地。(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