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

Search documents
为何中国最动人的英雄故事,从来不是独角戏?
Hu Xiu· 2025-06-28 06:50
《山花烂漫时》在艺术上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回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当然,它是带着 时代特点的"回归",更准确地说——它在当下时代的基础上,重新再造了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但实际上,"情节剧"是为了适应文化工业的需求而产生的文艺类型:它弱化了现实主义内在地对于社会 生活复杂关系的深刻揭示,弱化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对人物与社会关系的精准塑造,弱化了现实主义内 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的积极探寻。 当现实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被抽象掉之后,现实就只是"情节剧"的题材或者背景;人物在这种抽象的现实 中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围绕情节需要而展开的功能性关系。当"情节剧"成为影视剧的主要创作 对象与主要创作方法,观众会被这种简便的叙事方法改造——追求叙事节奏、追求影视剧中人物关系的 复杂性……这些都是消费社会中,观众在"情节剧"的引导下产生的对影视剧的基本认识。 现实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影视剧,紧跟美国"情节剧""类型剧"的模式化创作路 线,让我们对"现实主义"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情节剧""类型剧"中,基本都有"现实问题"与"社会 问题",而且都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叙事——好像非常符合"典型环境 ...
社交中的“快消主义”,让人很难重建亲密关系
Hu Xiu· 2025-05-13 23:44
"学生希望老师被看到,子女需要被父母看到,夫妻需要被彼此看到。但现在是都没有,很少。" 在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成庆看来,现代人的关系危机非常显性。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陷入一种 孤独的、碎片的状态里,他们不知道怎么在现实生活里建立关系,而社会也普遍地缺少对另一个人的凝 视和看见。 人的孤独和关系的脆弱已经成为当前人文学者普遍关注的议题。最受欢迎的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 讲"他者的消失",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项飙谈"附近的消失",网络热词里的搭子文化、situationship,其 实都在指向我和他人的关系危机。 成庆是1970年代生人,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里,成庆以工科背景跨考历史系研究生,又很快对发 论文谋教职的价值产生怀疑,他决定从根源上解决人生的意义危机问题,把研究方向转为近代佛教史和 明清禅宗史,这是很边缘的方向,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疯了"。 成庆感慨,十年前提出"关系"的问题,不大可能被理解。 但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转折点,意识到危机这件事本身不是危机,接下来需要大家一起转变意 识,重建关系。 以下是简单心理和成庆的对话。 缺乏深度联系,引发心理危机 简单心理:你是否观察到现在的人越来越疏离和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