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觉醒年代》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主题创作要“心到力也足”(艺海观澜)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确保人到才也到,心到力也足。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能够成为"爆款", 就是得益于一个职业精神强、艺术素养高的创作团队。主创人员通过与当代英模人物张桂梅深入接触, 捕捉到了"同新闻报道不一样的张桂梅",感受到"她是一个鲜活的、有具体办法的、真正用心搞教育的 人",其中蕴含着高燃的"创业故事"。这样的见地和感触,既来自扎实深入的作风,又需要创作者慧眼 独具。这也显示出,专业的创作者遇到钟情的题材,就会迸发出灵感和热情。只有当创作者具备了充足 的才力和心力,自觉遵循艺术创作的实践规律,才能推出用心之作、倾心之作。 (作者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责编:白宇、卫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20 版) 一是选题轻率。组织者、出品方对题材的社会价值、呈现方式、公众接受度缺少深入的研究论证,造成 选题雷同、立意平庸,使得优秀创作者敬而远之。二是艺术创作组织力不强,临时拼凑创作班子,只求 做成,不求做好。主创人员体验生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或者作品缺少必要的用心打磨,造成思想贫 乏、情感苍白、故事老套、手法陈旧;有的名义上用的是"大家""名家",实际上只是挂名。三是市场意 ...
触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00:31
《国际歌》再次响起,李大钊与陈独秀举拳宣誓的身影沉浸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此刻,舞台上下,百年 前后的青年再次完成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音乐剧《觉醒年代》第六轮演出落幕了,时光仿佛倒回至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北京市委 宣传部找到开心麻花团队,计划将其改编为音乐剧。而我收到邀请,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我的内心其 实挺忐忑——43集的电视剧如何以音乐剧的形式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精彩呈现?这是创作上最大的 难点。 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挫折,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剧中那些革命者们当年的心路历程。每次遇到挫 折,大家都能从角色身上得到鼓舞,仿佛先生们带动着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目标和理想。在这部剧 的表演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晓璘经历了从忐忑、寻找到慢慢享受的过程,即便已经演了95场,每一场 戏、每一次演出依然会被先烈们的"高能量"击中。李大钊的扮演者王培杰说:"舞台灯光一亮,就好像 触碰到百年前的那份滚烫。我感觉先生就在身边,演出更像是与他们的灵魂对话,我要把那份赤诚和力 量再传递出来!"6轮演下来,整个剧组都内化了这种"觉醒"之精神,舞台上气场和能量慢慢凝聚的过程 非常美妙,这是一个充满魔力与力量的场域。 主创 ...
为何中国最动人的英雄故事,从来不是独角戏?
Hu Xiu· 2025-06-28 06:50
《山花烂漫时》在艺术上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回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当然,它是带着 时代特点的"回归",更准确地说——它在当下时代的基础上,重新再造了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但实际上,"情节剧"是为了适应文化工业的需求而产生的文艺类型:它弱化了现实主义内在地对于社会 生活复杂关系的深刻揭示,弱化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对人物与社会关系的精准塑造,弱化了现实主义内 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的积极探寻。 当现实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被抽象掉之后,现实就只是"情节剧"的题材或者背景;人物在这种抽象的现实 中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围绕情节需要而展开的功能性关系。当"情节剧"成为影视剧的主要创作 对象与主要创作方法,观众会被这种简便的叙事方法改造——追求叙事节奏、追求影视剧中人物关系的 复杂性……这些都是消费社会中,观众在"情节剧"的引导下产生的对影视剧的基本认识。 现实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影视剧,紧跟美国"情节剧""类型剧"的模式化创作路 线,让我们对"现实主义"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情节剧""类型剧"中,基本都有"现实问题"与"社会 问题",而且都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叙事——好像非常符合"典型环境 ...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可以说,在注意力经济成为趋势、微视听形塑文艺新格局的当下,文艺创作者面临的核心命题,已从单 一的"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如何讲好故事"与"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吸引注意力"之间的平衡。"名场面"体现 了文艺创作日益增强的媒介自觉和用户意识,但也出现了割裂整体艺术表现力、为"名场面"而"名场 面"的创作误区。 典型的表现就是"有句无篇"。有些作品的片段在网络上引发热度,但当观众想要完整地观看作品时,却 发现索然无味,精华就是那几分钟的"名场面"。一些创作者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脱离 剧情去打造"高光时刻",再将其植入作品中,实在有"为了那口醋,包了一顿饺子"的错置感。"名场 面"效应还带来跟风模仿,场景设置同质化、模板化,一些作品采用夸张的音乐、慢动作、反复的台词 等煽情手法营造高潮,演员演得刻意,观众看得尴尬。 归根结底,"名场面"是文艺作品与观众建立连接的重要"界面",在这一界面之下,应是饱满的情节逻 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是创作者主动回应市场、积极拥抱传播,同时又坚持艺术自觉、不被流量迷 惑的功力和定力。用一部部扎扎实实的好作品托举起让人难忘的"名场面",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名场 面"串起我们时代 ...
安徽省委宣传部答每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去年邀请媒体、大V创作推出微短剧、短视频等作品1万多件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4 09:48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旭 5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网信办、安徽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介绍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会现场提到了"徽文化""徽元素"。近年来,安徽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与安徽文化融合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分享?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三雄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提出的上述问题时表示,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去年安徽邀请媒体、网络大V前往安 徽采访采风,创作推出微短剧、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作品1万多件,有力推动了安徽文化"出新、出圈、出彩"。 其次是红色基因圈粉引流。安徽精心组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制作推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网络热播剧,"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等热点话题 口口相传。 与此同时,安徽连续举办7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创新开展"千里跃进大别山"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推出《忆烽火》系列短视频、《我在安徽金寨 寻访红色历史》系列VLog(视频日志)等网络红色故事作品4000多篇,引导网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再次是好人模范引领风气。目前,安徽有175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数量居全国第一名。安徽发挥"中 ...
静安戏剧节本月开幕:85%为上海首演,国际剧目过半
Di Yi Cai Jing· 2025-04-12 09:21
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将于4月25日至6月2日举办,呈现20部、84场次的中外戏剧佳作,其中超过85%为上海首 演,国际剧目占比过半,且近9成为中国首演。 国际特邀剧作《月球背面》由罗伯特·勒帕吉创作并担任导演,奥利弗·诺曼德主演,5月1-4日将在大宁剧院演出5 场。该剧故事以上世纪60年代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太空竞赛为背景,讲述抱负不同的两兄弟之间产生矛盾,在母亲 去世后通过对话走向和解的过程。作品在情节方面将展示对人类感知极限的探索,舞台技术的运用极具吸引力。 这部作品在国际上演出长达25年,到访过22个国家,将首次登陆中国舞台。勒帕吉的作品《887》曾于去年在静安 戏剧谷上演,当时的上海首演引发广泛好评。 国际视野单元包括4部作品。法国喜剧鬼才菲利普·肯恩导演的《人间乐园》将于5月31日-6月2日在大宁剧院演出4 场。这部作品在2023年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首演,旨在探索自然与文明世界之间的紧密关联。剧作中,一辆失去 动力的大巴把人们带到中世纪寓言、西部拓荒和奇幻未来世界。菲利普·肯恩代表作《"龙"的忧郁》曾是2019年静 安戏剧谷的话题之作。 皮普·德尔邦诺构思及导演、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与意大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