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秩序调整
Search documents
中欧贸易结构中ESG隐性壁垒泛化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11-25 13:40
欧盟通过立法把ESG标准变成强制性贸易规则的做法,尤须警惕。2023年落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要求进口商品按碳排放强度补缴"碳差",表面是气候工具,实则借"碳成本转嫁"抬高中国产 品入欧门槛。数据显示,中国钢材平均碳强度比欧盟厂高20%,按现行公式,每吨钢需多缴约30欧元。 这一设计既绕开传统关税的透明度义务,又搭乘全球气候议题的"政治正确",形成"绿色合规"的隐形壁 垒。 当前,欧盟以"规范性力量"自居,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包装为全球治理的"普世准 则",却在实践中将其异化为新型非关税壁垒。202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预计突破历史高位,与其同 步推进的《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及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形成战略呼应,折射出欧 盟在产业转型困境中寻求制度性优势的深层焦虑。这种以ESG为名的规则重构,正在重塑全球贸易秩 序,也暴露出中欧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历史机缘。 更值得警觉的是ESG标准的"工具化"转向。欧盟《供应链尽责管理法规》强制企业追溯上游原料, 实质把中国稀土供应链置于放大镜下;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安世半导体股权交易,看似技术 安全,实为配合《关键原材料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