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警惕“小利”换“大罪”!吴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刑拘
Yang Shi Xin Wen· 2025-10-31 02:01
此类行为不仅侵犯公民隐私,更易导致求职者陷入电信诈骗、骚扰营销等下游犯罪风险。 公安部网安局今天公布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情况,提醒广大群众一起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近日,山西太原迎泽网安部门破获一起利用某网络招 聘平台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吴某被依法刑拘。 案情回顾 犯罪嫌疑人吴某自2024年8月起,利用其经营的某网络账号,与信息买家勾结,长期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通过虚构高薪职位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非法获 取应聘者的姓名、手机号、即时通信软件账号、履职经历等敏感信息,并出售牟利。查实,吴某累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3200余条,获利9800余元。 法律依据 本案中,吴某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法律规定,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别是利用职务或服务便利非法提供信息的行为,将依法从重 处罚。目前,吴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警提示 快递单、机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需涂抹关键信息后再丢弃,避免"拍面单"泄密。 加强信息管理 谨 ...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共护网络清朗
Ren Min Ri Bao· 2025-10-22 22:02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倪弋)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 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100余件4400余人。检察办案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的一些新特 点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瞄准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紧密追踪"黑灰产市 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猎取、梳理、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形成专门数据服务商, 为下游犯罪提供定制化"原料"支持。 三是网络"开盒"助推网暴升级,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网络"开盒"行为目的多样。"开盒"行为人通 过"社工库"(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而搭建的数据库)等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并 散布引导网民攻击骚扰,对社会、个人及网络生态均造成严重危害。有的网暴不断升级,侵害被害人现 实生活。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不断强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维护公民信息权益;严查公民个人 信息数据泄露源头,加强行刑双向衔接,全链条打击黑灰产业链;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保 护公共利益,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持续加强以案释法、以案说法,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和正确行为价值 ...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维护网络清朗
Xin Hua She· 2025-10-20 10:31
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和社会安全 稳定。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些不法分子有针对性地猎取、梳理、分析公民个人信息,为下游犯罪提供定 制化"原料"支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爬虫、木马病毒、渗透工具等黑客技术入侵存有公民个人信息 的各类系统,批量获取后出售,进行非法获利。同时,网络"开盒"等行为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10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犯罪2100余件4400余人。 据介绍,检察机关将不断强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维护公民信息权益;严查公民 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源头,加强行刑双向衔接,全链条打击黑灰产业链;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 法保护公共利益,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持续加强以案释法、以案说法,推动形成良好社会 氛围和正确行为价值取向,凝聚全社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的共识。(记者刘硕) ...
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100余件4400余人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20 10:13
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100余件4400余人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检察机 关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不断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 护,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和社会安全稳定。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2100余件4400余人。检察办案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瞄准特定对象,针对性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紧密追踪"黑灰产市场"对 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猎取、梳理、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形成专门数据服务商,为下游 犯罪提供定制化"原料"支持。如检察机关办理的韩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韩某某等人非法经营 寻车业务,业务遍布全国多地,通过入侵各大停车平台软件系统,非法获取车辆进出停车场的位置信息 数据,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在车辆隐蔽处安装GPS定位器,获取并向"客户"提供他人行车轨迹信 息。 二是犯罪技术迭代更新,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隐蔽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爬虫、木马病毒、渗透工 具等黑客技 ...
网购订单被解密,8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遭泄露!多名前快递员被判刑,相关快递公司已整改
新浪财经· 2025-08-22 09:25
"在网购平台上有一次买了茶叶,从那之后感觉接的推销电话也比较多了,可能跟这有 关。" 这名微信好友的网名叫"汤姆",给韩先生介绍了一个所谓的赚钱机会,即在一款软件里充 值返利。韩先生试了几次,发现有20%的返利,本金也可以取回,于是胆子大了起来。可 当他充值了2万元之后,却发现账户被软件平台查封了。 在后台人员的多次诱导下,韩先生充值了十几万元的修复资金,可账户依然无法解封。韩先 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了警。 加密信息背后的生意 对于一开始"汤姆"是如何知道韩先生的全名和手机号的,韩先生提供了一个线索。他曾在 某电商平台购买过一次茶叶,此后就老是接到陌生的推销电话和各类购物信息的短信。 陌生"好友" 甘肃省高台县的韩先生是一名工程车司机。2023年12月,有人通过手机号请求添加他为微 信好友。他看到对方知道他的名字,误以为是朋友,没有多想就通过了。 胡文军曾在多家快递公司干过快递员,对快递行业非常熟悉。胡文军交代,各家快递公司内 部的信息平台与各大电商平台有合作,能够准确解密各大电商的加密订单。知道了这个解密 渠道后,胡文军先是用两名前同事的账号与密码登录快递公司的信息平台给订单解密。后来 通过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