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民思想
icon
Search documents
明清稻米背后的经济学
Qi Lu Wan Bao· 2025-05-15 21:39
the state 11 AN d 3 B 15.07 11:3 7 4 8 s 12 8 19 19 H 216 all class curity Cara Brand t all of the line 선비乞好的 和食中国价格未来物和:45 orad w 提出版 工南农业的发展 1620-1850 ENE 稻米不仅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究竟一个人吃多少才够?如何能保障一个人吃 够?对于不同品种稻米的口味如何选择?围绕这几个问题,历史学家张瑞威的新书《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 稻米种植和消费》,对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稻米种植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通过华南粮食种植 和消费的个案、长江流域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论证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长途贸易的出现等,以此探讨影 响稻米长途贸易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稻米贸易是如何在"互通有无"和"养民"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传统观 念下得到发展的。 □明生 稻作技术不尽相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名扬千古的诗,题为《悯农》,来自唐朝官员李 绅。李绅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无锡,是长江下游地区人士。江浙是传统中国稻米的主要种植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