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

Search documents
营造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浓厚氛围
Ren Min Ri Bao· 2025-06-02 21:43
(作者为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3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是坚持"两个结合"得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 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 了人本身,在人类社会关系形成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人类存在的 基本方式,劳动不仅让人类同自然界发生密切关系,从自然界获得生产生活资料,而且推动形成了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创造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劳动、尊 重劳动的光荣传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都彰显了劳动精神始终是中 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关键密码。劳动与奋斗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底色,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奠定了 基石、搭建了阶梯。"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论断,深化了我们对劳动、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
追光的你|劳动的礼赞
Yang Shi Wang· 2025-05-03 04:16
总书记关心劳动者,礼赞劳动创造。 每次走到劳动者中间,总书记不仅关心他们的劳动强度、休息时间、工资收入等情况,还鼓励大家"在 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天天学习2013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一间会议室里,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 业、不同年代的65名劳模代表围坐在一起,交流谈心。 在听取9位劳模代表发言后,总书记"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他动情地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 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 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从劳动人民中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劳动本色。 在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时,总书记拿起开沟犁,参与到治沙劳动中,动作十分娴熟。在场的林场 职工说:"一看总书记就是'庄稼好把式',是种过地的人。"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 开。这是继1979年,时隔36年后国家再次以最高规格隆重表彰英模群体、高度礼赞广大劳动人民。在这 次会议上总书记掷地有声:"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礼赞劳动创造 奋斗成就梦想
Yang Shi Wang· 2025-05-02 11:4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习近平总书记在机场考察时指出,大兴国际机场体现了中国 人民的雄心壮志和世界眼光、战略眼光,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 "五一"假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3万多名员工在岗,保障旅客有序出行。开航五年多来,机场客运航司 在飞航线超过220条,联通国内外航点184个。今年"五一"期间,预计旅客吞吐量将突破70万人次。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铁山港公用码头,同现场工人亲切交流,勉励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 流,树立和展示当代工人阶级良好形象。 总书记的话语使在场每个人都深受感染。当时还是一名学徒的陈海明通过不懈努力,从"技术小白"成长 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这8年间,他也见证着港口的智能化进程。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一线,来到广大劳 动群众中间,为大家加油鼓劲;从生产车间到建筑工地,从快递网点到田间地头,每到一处都关心关切 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温暖了无数劳动者,鼓舞着无数追梦人。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创造拥抱 ...
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流
Ren Min Ri Bao· 2025-05-01 21:51
有朋友问:今年"五一"假期有什么安排?我答:还能有啥安排?跟往年一样,在工作中度过!在办公 室、在实验室、在实地测试场地、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度过! 记得去年4月29日,在北京参加了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颁奖仪式。第二天,我就赶回了武 汉。"五一"期间,我和学生们前往武汉市郊的5G试点基站进行实地测试。团队研发的"有源智能超表面 系统"在这里落地,但城市里复杂的地形对信号覆盖提出了挑战。出发前,汽车的后备箱被仪器设备塞 得满满当当。抵达现场后,学生们迅速分工。我戴上安全帽,和工程师一起爬上铁塔检查天线角度。对 讲机里传来喊声:"尹老师,频谱仪信号波动异常!"我们立刻调整方案,重新设计波束方向。历经3个 多小时的反复调试,当屏幕上跳出稳定的信号曲线时,团队爆发出一阵欢呼。 那一刻,让我想起多年前参与导盲机器人项目,第一次帮助视障用户顺利避开障碍物时的那份雀跃和激 动。从事科研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技术突破的喜悦永远与"被需要"的价值紧密相连。说起来那已是 2008年的事情了,当时我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当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会远赴欧 洲留学,再后来,会回到国内工作,更想不到11年后会回到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