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icon
Search documents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人民时评)
Ren Min Ri Bao· 2025-07-13 22:00
人才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市场反哺人才培养,这样的正向反馈,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 能构建了新的人才"蓄水池"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以单项改革为突破,持续推进综合改革才能确保收获预期成效。深化高等工程教育 改革,发力点还有许多: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资源对接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知识产权分配 机制,激发校企双方参与积极性;动态调整专业目录,使培养方向始终与产业演进同步;等等。改革扩 面提质、走深走实,方能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铺就坦途。 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高校理应发挥好能动作用和首创精神。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多家高校和钢铁领 军企业组建"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联盟企业成员全过程参与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制 定、培养过程执行、培养资源共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设"石油工程+阿拉 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等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储备国际化人才。高校结 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能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迈出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一步,其意义已超越高等教育范畴,为完善国家 创新体系起 ...
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
Xin Hua She· 2025-06-19 12:56
新华社重庆6月19日电(记者魏冠宇)我国首次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 培养。这是记者从6月17日在重庆举办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上了解到的。 近三年来,中组部等9部委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改革。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 绍,目前6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业已联合招生2万多名工程硕博士,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布局建设40 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布局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截至今年5月底,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2100多名硕士生中已有92%落实毕业去向,其中在实践企业 或本领域相近企业就业达70%,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下一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将更加常态化,向所有工程类专业学位推广、向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 推广,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助力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变革。 "目前我们选配的企业导师库有600余人,都是高级以上职称,集团首席科学家和首席专家占导师库 20%以上。"中国电科集团组织人事部副主任王笑非介绍,"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能指导学生 更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是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改革领域的新突破。 今年起实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