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洗钱工作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明确规则,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
Ren Min Ri Bao· 2025-08-25 21:52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魏哲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5日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 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回应基层办案 机关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裁判规则,统一法律适用。《解释》共12条,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据介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既是实践中案件数 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也是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密切关联的下游犯罪。2020年至2024年, 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有效震慑和遏制了 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上游犯罪,有力推进了反洗钱工作,彰显了司法机关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犯罪形势的变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律适用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犯罪方法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且呈现团伙化、链条化、产业化等特征;上游犯罪类型的结 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由以盗窃罪为主转变为以诈骗罪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主;在惩治涉银行卡 的帮助行为犯罪中如何区 ...
严惩洗钱“下游”、“帮凶”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俊北京报道 洗钱类犯罪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其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简称掩 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实践中案件数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 2020年至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 8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 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情形:居间介绍买卖,将财产转换 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等;需从上下游关系、主观恶性、行为手段、涉案金额、犯罪后果等方面 综合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加精准打击犯罪。 利用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洗白赃款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这能指导司法机关依法惩治各种类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让犯罪分子无处遁逃。"罗国良说。 对下游"卡农" 不能仅因数额较大而一律入罪 《解释》在入罪方面继续采用综合性认定标准:从上下游关系、主观恶性、行为手段、涉案金额、犯罪 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加精准打击犯罪。 罗国良指出,对数额较小但与上游犯罪关联紧密、情节恶劣、实际危害较大的 ...
明起施行 “两高”发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司法解释
Yang Shi Xin Wen· 2025-08-25 02:42
今天(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 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实践中案件数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也是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密 切关联的下游犯罪。 2020年至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 有效震慑和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上游犯罪,有力推进了反洗钱工作,彰显了司法机关惩罚 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此次"两高"发布本《解释》,有助于进一步织密刑事法网,推动我国洗钱类犯罪规制体系更加完善。 《解释》共12条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严密刑事法网。《解释》针对实践中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甚至隐形变异的形势,明确刑法第312条规 定的犯罪方法包括"任何足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手段",指导司法机关依法惩治各种类 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让犯罪分子无处遁逃。 二是严格认定"明知"。根据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以"明知是犯罪所得"为前提。《解 ...
“两高”发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司法解释 明起施行
Yang Shi Xin Wen· 2025-08-25 02:41
今天(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 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实践中案件数量最大的洗钱类犯罪,也是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密 切关联的下游犯罪。 2020年至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3.02万件,人民法院审结一审案件22.09万件, 有效震慑和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上游犯罪,有力推进了反洗钱工作,彰显了司法机关惩罚 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二是严格认定"明知"。根据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以"明知是犯罪所得"为前提。《解 释》针对实践中对这一主观要件把握不准、存在拔高认定的情况,修改完善明知的审查判断规则,强调 严格依法认定明知、慎用推定。司法机关在审查涉银行卡的帮助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时,要严格按照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防止不当扩大刑事打击面。 三是明确入罪标准。《解释》在入罪方面继续采用综合性认定标准,服务我国反洗钱工作大局。此前 2015年的《解释》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