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级流量协同
Search documents
城市公域型商业,如何“留人”?
3 6 Ke· 2025-11-11 02:59
传统商业的运营逻辑以"流量获取—内容匹配—消费转化"为核心,但在供给侧高度饱和、空间同质化严 重的今天,单纯依赖"商业自循环"的模型已难以支撑持续增长。空间形态、业态矩阵、品牌组合趋同, 使得流量来源日益内卷——商场争夺的,不再是消费能力,而是城市注意力的稀缺资源。 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端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人们对商业空间的期待早已超越"购物"本身,转而追求集文 化体验、情绪疗愈、社交互动与公共参与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活场景。 这就意味着,谁能与城市公共资源形成更深层的耦合关系,谁就拥有更高能级的竞争力。这正是"城市 公域型商业"崛起的逻辑起点。它并非简单叠加商业与城市功能,而是以系统性思维整合公园、文化场 馆、工业遗存、滨水空间、体育设施等城市公共资源,重构商业的空间逻辑、内容生态与流量机制,从 而在激烈竞争中构建难以复制的高维优势。商业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坪效之争",而是"城市资源整合 力"的较量。 城市公域型商业 例如纽约的Hudson Yards,其规划逻辑并非"商业+地标叠加",而是以"多维城市体验"为目标,整合了 Vessel观景塔、The Shed艺术中心、高线公园与绿地广场,形成"立体剧场式"空间拓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