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宇宙探索
icon
Search documents
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星际领航”展区启幕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2 02:20
7月10日,正佳科学馆·正佳天文馆馆内又一重磅升级改造工程——"星际领航" 展区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作为连接 "小众探索" 与 "大众共享" 的全新载体,观众将以"太空旅行者"的身份踏上这场星际之旅,在 互动与沉浸体验中,收获关于天体、物理、生态与生存的科学知识,也在趣味任务中感受探索的挑战与 浪漫,这是一次融合理性与想象的旅程,让人既仰望星空,也思考脚下的世界。 从地球到深空:一条穿越未来的探索路径 "星际领航"展区以2050年人类深度探索宇宙为背景,构建了一条从太空签证中心出发,经月球迈向火星 的完整探索路径。不同于传统科普展陈,这里更像一座"太空旅行中转站",通过"准备-探索-思考"的递 进式体验,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展区分为三大核心区域,设置5处拍照场景、7处互动装置、2处AI交互体验及6处多媒体互动,从视 觉、听觉到触觉,全方位激活参观者的探索欲。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能在任务式游览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宇宙答案。 太空签证中心:解锁星际旅行的"第一站" 踏入展区,首先抵达的是"太空签证中心"——这个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亮空间,宛如未来科幻电影中的星 际枢纽。 左侧展墙的"探月历程时间轴"清晰 ...
“穿越星际的神秘来客——陨石”科普联展亮相黑龙江省博物馆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1 1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哈尔滨7月11日电 (记者 刘锡菊)11日,"穿越星际的神秘来客——陨石"科普联展在黑龙江省博物 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旨在打造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与文化体验的科普盛会。展览通过展出世界最大石陨 石"吉林一号"的主体岩芯切片等102件珍贵陨石标本,带领观众开启星际之旅,探索宇宙奥秘。 "穿越星际的神秘来客——陨石"科普联展亮相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 供图 据悉,本次展览由黑龙江省博物馆、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哈尔滨市陨石学会共同举办。作为2025年 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精心打造"星际信使——初识陨石"、"宇宙馈 赠——追寻陨石"、"科学解密——研究陨石"及"守护家园——漫步宇宙"四大部分。观众将近距离欣赏 百余件珍贵陨石标本,其中不乏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等珍贵标本。更令人心动的是,观众还有机会亲手 触摸到阿勒泰铁陨石,与穿越亿万年时空降临地球的"天外来客"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 观众亲手触摸陨石。黑龙江省博物馆 供图 "每一块陨石都是破解行星演化奥秘的钥匙,承载着太阳系诞生与变迁的古老记忆,为探索生命起源与 宇宙演化提供关键线索。"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 ...
张永合:捕捉宇宙深处的“焰火”
Ke Ji Ri Bao· 2025-07-10 02:01
图为"天关"卫星捕捉到的编号为EP240414a的宇宙X射线信号艺术想象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6月26日,一个重磅发现吸引了全球天文爱好者的目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天关"卫星 成功捕捉到一个转瞬即逝的宇宙X射线信号,为揭示恒星死亡过程提供了全新视角。 "天关"卫星是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它是"宇宙焰火"的精准"捕手",在软 X射线波段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能够系统性地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探究其本质 和物理过程。 "天关"卫星是国际首颗大视场X射线成像卫星。其总设计师张永合与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一道,不断创新 突破,挑战性能极限。日前,张永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天关"卫星背后的攻关历程和团队成 长故事。 破解观测难题 记者:请您介绍下"天关"卫星名字的由来。 张永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作为"天关"卫星总设计师和中法天文卫星总指挥,他 带领团队与科学家联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推动我国在伽马暴等暂现源探测领域迈 向国际领先水平。 受访者供图 田晶娟制图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人物剪影 张永合:我国很多空间科学卫星都 ...
暑期博物馆四大推荐:恐龙蛋、角岛鲸、兵法简、深空展
Yang Shi Xin Wen· 2025-07-05 05:41
来博物馆 暑期来临,博物馆也成为大家的热门打卡地。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 馆藏超2万枚恐龙蛋化石,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恐龙蛋里藏着什么秘密,来看记者的 报道↓↓↓ 寻找恐龙蛋里藏着的秘密 馆内藏有超2万枚恐龙蛋化石 走进河源恐龙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馆内藏有超2万枚恐龙蛋化石,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不要小看这些恐龙蛋化石,它们藏着许多小秘密,它的形状、大小各异,种类十分丰富,有晶莹剔透的珠宝级晶体蛋、小巧的袖珍蛋,还有蛋皮超薄的伤齿 龙蛋,每一枚都承载着白垩纪的神秘信息,无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暑假新体验: 我在河博修化石 化石是怎么修复的?你想亲自修复一枚化石吗?如果你有这样的兴趣,在这个暑假可以来河源市恐龙博物馆体验一下。 在"中华恐龙之乡" 这只体长超10米的海洋精灵,2021年在海南搁浅后被运到厦门制成皮肤和骨架两幅标本。值得一提的是,角岛鲸作为全球最罕见的鲸类之一,直到2003年才 正式获得鲸类"身份证"。 感受沧桑变迁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国家重点古生物化石产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一个就是石峡恐龙蛋保护区,也叫中华恐龙遗迹公园,里面发现有100多枚裸露的恐龙 蛋化石、8组168个恐龙 ...
追寻138亿年前的第一束光!展览“宇宙考古”登陆国博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3 04:50
2025年7月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天文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开幕式。 |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 --- | --- | | | 瑞士驻华大使馆 | | | 第十名最新邦理工学院 | | 10.95 | 清华大学天文系 | |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 变得 | 源真文化 | | Organized by |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 | | Embassy of Switzerland in China | | | EPFL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 | | Co-organized by | Department of Astronomy, Tsinghua University | | |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 | Supported by | Yuanzhen Culture | 展厅现场。 光,远至宇宙边缘,近 ...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带观众追寻138亿年前的第一束光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2 1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2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 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的"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开幕式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 办。 展览现场。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展览分为"仪器和技术:绘制宇宙""大数据的星空""可持续的太空""未来:行星之旅"四个部分,融科学 探索和艺术诠释为一体,将宇宙中真实、分散、抽象的数据,通过数字装置、互动体验、动态雕塑和前 瞻性设计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这些展品既包含对人类与地球和宇宙关系的思考,又有对宇宙数据和图 像的可视化研究,还有对空间污染治理以及对未来人类太空生存的探索,展示出当代科学研究跨国界、 跨学科高度协作的丰硕成果,又从不同维度构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叙事。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宋天文图碑拓片》呈现了这块碑的原状:碑面上半部刻星图,下半部刻释 文,阐释天体运行、四季更替、历法推算等理论。星图共刻1434颗恒星,还绘有赤道、黄道、二十八宿 区线以及银河的界线。此图远比欧洲同时期的星图更为系统和完整,现代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比对,确 认其星位与现代星表高度吻合。 展览现场。中新社记 ...
《国宝美鉴》第二集:观星问路 看见文明的千年往事
新华网财经· 2025-06-18 07:46
6月16日,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共 十五集,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国宝美鉴》第二集以"观星问路"为主题,聚焦《敦煌星图》与《苏州石刻天文图》,诉说人类探索宇 宙瀚海、观星问路的千年往事。 从浩渺星空到广袤大地,古人用智慧与敬畏丈量着宇宙的尺度。《敦煌星图》,这幅公元8世纪初诞生 于敦煌的珍宝,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手绘全天星图。12幅横图沿着十二时辰依次铺开,1359颗星辰在红黑 双色的标注下熠熠生辉。它是僧侣在佛窟中以桑皮纸绘制的宇宙图景,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见证。波 斯的天文算法、印度的星占智慧沿着丝路悄然融入这片星空,与中华星官体系在纸卷上交织,勾勒出一 幅文明对话的壮丽画卷。 星辰流转、青石问天……自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瀚海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敦煌僧侣用桑皮纸绘制的 《敦煌星图》,到宋代黄裳归纳总结前人经验所绘的《苏州石刻天文图》。观星问路,观的从来不只是 星辰,更是文明的来处与归途。 来源:新华网 关注" 新华网财经 "视频号 更多财经资讯等你来看 往期推荐 今晚,油价上调 "30CM" "20CM" "10CM"全齐了!这个板块掀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