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

Search documents
张永合:捕捉宇宙深处的“焰火”
Ke Ji Ri Bao· 2025-07-10 02:01
图为"天关"卫星捕捉到的编号为EP240414a的宇宙X射线信号艺术想象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6月26日,一个重磅发现吸引了全球天文爱好者的目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天关"卫星 成功捕捉到一个转瞬即逝的宇宙X射线信号,为揭示恒星死亡过程提供了全新视角。 "天关"卫星是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的发现型X射线天文探测卫星。它是"宇宙焰火"的精准"捕手",在软 X射线波段开展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能够系统性地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探究其本质 和物理过程。 "天关"卫星是国际首颗大视场X射线成像卫星。其总设计师张永合与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一道,不断创新 突破,挑战性能极限。日前,张永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天关"卫星背后的攻关历程和团队成 长故事。 破解观测难题 记者:请您介绍下"天关"卫星名字的由来。 张永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作为"天关"卫星总设计师和中法天文卫星总指挥,他 带领团队与科学家联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推动我国在伽马暴等暂现源探测领域迈 向国际领先水平。 受访者供图 田晶娟制图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人物剪影 张永合:我国很多空间科学卫星都 ...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为人类首次揭开月背演化史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9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嫦娥六号一年前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举世 瞩目,其采回月背样品的研究进展吸引全球关注。 首次揭开月球背面演化历史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地球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 台与南京大学等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取得的四项研究成果,分别揭示出月背岩 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这四项被誉为月球及行星科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7月9日夜间以封面文 章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 法 摄 中国科学院当天早些时候在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并回顾自 接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一年来,中国科学院统筹院内优势力量,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协同攻关的科研历 程。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表示,作为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一直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航天重大科技 任务。接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后,中国科学院高度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两个月 开展了哪些科学实验与试验?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26 02:08
Core Points - The Shenzhou 20 crew has been in orbit for two months since April 25, successfully adapting to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and completing multiple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s and tasks [1][5][7] - The crew conducted the first-ever space regeneration experiment on planarians,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microgravity and radiation on their regeneration mechanisms [5] - The Shenzhou 20 crew performed their first extravehicular activity, installing a space debris protection device and conducting inspections of external equipment [5][7] Group 1 - The Shenzhou 20 crew, consisting of Chen Dong, Chen Zhongrui, and Wang Jie, met with the Shenzhou 19 crew in space, marking the sixth "space rendezvous" in China's space history [3] - The two crews completed an in-orbit handover on April 27, continuing their collaborative efforts in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3] - The Shenzhou 20 crew is currently in good condition, and their various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s are progressing steadily [7] Group 2 - The crew has been involved in multiple projects, including studies on trust and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 visual motion grav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microgravity relationship cognition [7] - They utilized ultrasound diagnostics to examine blood vessels and conducted various tests related to memory, strength, and heavy object handling [7] -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microgravity on microorganisms, specifically Streptomyces, was also conducted, focusing 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7]
超声检查、微生物研究……“太空出差”乘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15 13:22
此外,乘组利用超声诊断仪,对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获取不同在轨时长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用于开展相关研究。乘组还使用精细动作测量仪和相关实验软 件,开展了记忆滑动测试、力量测试与重物测试,为微重力条件下精细动作控制的变化规律和认知机制研究积累数据。 在生物技术实验柜内,"空间微重力对微生物的效应机制研究"持续推进,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进行了链霉菌的生长、发育分化、生物活性物质合 成、种群传代演替的变化和机制等研究。利用科学手套箱,航天员完成了液体培养样品采集工作,并将其冷冻保存,等待下行。在空间微重力物理领域,乘 组完成了燃烧柜实验插件采样盖更换,无容器柜清洁维护等工作。 此外,神二十乘组还进行了中医四诊、12导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血压监测等多项检查,同时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科学使用仪器设备,对抗失重生理效应。 [ 责编:丛芳瑶 ] "太空出差"50余天,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状态良好,乘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多领域空间科学实(试)验有序推进,一起来看他们的工作 日常。 刚刚过去的一周,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多个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他们利用视功能测量仪主机、眼动仪等设备及相关测试软 ...
中巴合作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启运巴西
news flash· 2025-06-09 09:13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project, specifically the "Radio Telescope for Capturing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 Signals" [1] -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radio telescope has been shipped to Brazil, indicating the commencement of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1]
开展1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 神二十乘组“出差周记”上新
Yang Shi Wang· 2025-06-08 04:03
央视网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已有一个多月。自5月22日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后,神二十乘组稍作休整,随即投入到新一 轮紧张有序的在轨工作当中。上周,三名航天员的日常"工作清单"又完成了哪几项? 上周,乘组开展了十余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研究相关工作。 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围绕骨代谢交互调控、航天整合组学、空间节律与睡眠等研究,航天员进行了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下行样本有助于研究长期飞行中 航天员骨骼、神经等相关生理系统的变化规律。 在航天员心理与行为能力研究方面,乘组使用精细动作测量仪开展了记忆滑动测试,测试结果用于开展航天员精细动作控制的变化规律及适应性学习机制研 究。 在人因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长期在轨航天员运动学特性研究,通过分析航天员舱内操作和运动的姿态特点和规律,为工效学设计与评价、优化在轨任务规 划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乘组完成了小型受控水生生态生命实验单元样品采集和存储工作。该样品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内开展空间斑马鱼成鱼实验, 通过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在微重力物理科学领 ...
超期服役的哈勃望远镜再续传奇
Ke Ji Ri Bao· 2025-05-19 22:30
Core Viewpoint - NASA celebrates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ighlighting it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pace science and its ongoing relevance despite plans for a successor [4][6]. Group 1: Hubble's Achievements - Hubble has transformed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providing vivid images and numerous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since its launch in 1990 [4]. - The telescope has conducted nearly 1.7 million observations of approximately 55,000 astronomical targets, leading to over 22,000 published papers with more than 1.3 million citations [8]. - Hubble's unique ability to capture ultraviolet light allows it to observe celestial phenomena that ground-based telescopes cannot, achieving ten times the clarity of traditional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7]. Group 2: Current Status and Popularity - Despite being operational for 35 years, Hubble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sought-after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with the number of scientists applying for observation time being six times greater than the available slots [8]. - Hubble's data archive exceeds 400 terabytes, showcasing its extensive contributions to astronomical research [8]. Group 3: Future Considerations - Hubble is currently beyond its intended operational lifespan, with the last maintenance mission conducted 16 years ago, raising concerns about its future viability [9]. - NASA faces budget constraints, with funding expecte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complicating any potential maintenance or operational extension for Hubble [10].
神二十乘组“更新”天宫周记 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Yang Shi Wang· 2025-05-18 07:40
站内设备检查维护持续开展 国家太空实验室内各项研究持续开展。上周,神二十乘组对生物技术实验柜内细胞组织培养模块微生物效应机制研究样品进行观测,与上 期视频画面相比,样品外观已发生明显变化。近日,神二十乘组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入驻以来的首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 模拟空间站面临内部失压情况时,航天员与地面人员"天地协同"进行紧急处置的全流程。 央视网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已有20多天。上周,乘组开展了空间科学实试验、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站 内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三名航天员动力满满、干劲十足。 "实验""演练"同时上线 低温存储环境是开展空间生物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问天实验舱内的低温存储装置可为我国空间站提供长期持久的低温生物样品保存功 能。上周,乘组对其进行了巡视,并完成状态检查。此外,乘组对站内的3套舱外航天服进行了定期检查维护,并完成相关设备状态检查与设 置等工作。 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的同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也定期完成物资整理转移、环境清洁维护等工作,维持"太空之家"整洁有序。 神二十乘组开展站务管理打造舒适环境 在健康维护与保障方面,乘组进行日常身体锻炼外,还 ...
添置新防护→医疗救护→科学实(试)验…… | 神二十乘组工作周记亮点多
Yang Shi Wang· 2025-05-11 07:42
央视网消息:自4月25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迅速适应微重力环境,顺利开启"太空出差"之 旅。 两个乘组全面交接 "太空换班"再接力 近期,神二十乘组完成了核心舱节点舱径向舱门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在轨安装工作,通过物理防护降低微小空间碎片撞击对舱门造成的不利影 响。 此前,核心舱前向、后向舱门相关装置已完成安装。在神舟十九号撤离空间站的视频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舱门上醒目的红色"中国空间站"标 识。 在站内设备检查维护方面,乘组完成了再生生保系统、饮水分配器、太空跑台等相关装置设备维护及组件更换工作。在站务管理方面,乘组开 展了舱内环境清洁、上行物资转移及整理。 乘组开展首次医疗救护在轨训练 乘组按计划开展了首次医疗救护在轨训练。通过训练感受天地差异,熟悉微重力环境下的救护操作方式、施力特性等。 在轨轮换期间,两个乘组进行了全面交接,包括飞行器飞行状态设置、在轨物资状态及管理使用情况、延续性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内容。神二 十乘组观摩协助神十九乘组开展下行物品整理、装包及转移等工作,并在神十九乘组撤离后完成了站内相关区域、装置状态恢复及物资整理复 位等工作。 舱门添置新防护 降低 ...
【中国新闻网】中国空间站第八批25项约37.25公斤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6 03:10
4 月 30 日晚,北京,工作人员对从中国空间站返回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进行状态检查确认。(中国科 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供图) 4 月 30 日晚,北京,工作人员对从中国空间站返回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进行状态检查确认并称重。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供图)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 用中心)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4月30日中午随神舟十九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本 次返回科学实验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 37.25公斤。 因生物活性要求,空间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从着陆场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 心。4月30日晚,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进行状态检查确认后,交付给 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介绍,本次返回生命类样品主要包括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 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和动物早期胚胎、蛋白样品及果蝇等20类,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 行生物样品种类和涉及实验项目最多的一次。 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开展形态检测、细胞谱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