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全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高校开放争议背后,是安全主义的泥沼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2:45
打人的家长当然做错了。孩子踢球砸中他人,真诚道歉、妥善处理,大概率能化干戈为玉帛。即便 彼此达不成和解,在冲突中保持克制,而不是冲动甚至动手,对身边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示范。 但是,这一事件不应该让高校刚刚打开的校门又开"倒车"。近年来,在舆论的持续呼吁下,高校逐 步重新开放了疫情期间关闭的大门,这一改变来之不易。但说实话,目前高校的开放程度仍未恢复 到疫情前的水平。一些著名的高校,预约的名额经常是一号难求。 因此,我们不应再纠结于高校是否应该开放的问题。即便发生了这样的冲突事件,答案依然明确: 高校应当开放。真正值得思考的是,高校应如何开放,以及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凝聚怎样的共识。 谈到高校如何开放,舆论中有一种声音——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放校门。这话当然没错,对任 何一所学校来说,校园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绝对的安全?如果追求绝 对安全,代价又是什么?进一步说,哪些风险是必须极力避免的,而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在谈 论校园安全至上时,我们要避免陷入安全主义的泥沼。在这个泥沼里,"安全"是压倒一切的,无论 潜在的危险多么微不足道。 封闭可以减少风险,开放会带来更多隐患,这就是硬币的两面 ...
高校开放争议背后,是安全主义的泥沼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10 12:04
Core Viewpoint - The debate surrounding the openness of universities is reignited by a recent incident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where a conflict between a parent and a student resulted in injury, raising concerns about campus safet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a more open environment [1][2] Group 1: Arguments for University Openness - Despite the incident, the consensus remain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pen, focusing on how to achieve this openness while ensuring safety [2][3] - The pursuit of absolute safety may lead to excessive restrictions, which could hinder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2][3] Group 2: Safety Concerns and Educational Impact - The concept of safetyism can lead to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educational practices, affecting not only universities but als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ere excessive caution limits children's growth opportunities [4] - The recent extension of break times for students reflects ongoing discussions about balancing safety with the need for freedom and risk-taking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4]
正在被手机“毁掉”的青少年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7 12:15
(原标题:正在被手机"毁掉"的青少年) 清晨6时,警方闯入民宅,以谋杀罪逮捕了睡眼惺忪的13岁少年杰米。随着校园调查、心理评估与双亲 反应的步步推进,人们渐渐发现这起暴力犯罪的全貌。今年3月首播的网飞剧集《混沌少年时》在很多 国家引发热议,该剧展示了青少年杰米因受到网络霸凌,在厌女情结的影响下,最终失控并杀害女同学 的过程。短短4集,刻画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深层社会背景。 《混沌少年时》让许多家长惊觉,青少年面临的危险不在街头,而是在他们独处的房间里,在他们沉迷 的有毒社交网络里。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会见了该剧编剧杰克·索恩,并支持在校园内播放本剧,关注 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斯塔默表示,"我的女儿14岁,儿子16岁,看这部片真的很煎熬,厌女症 对我们的社会有极大破坏性,网络极端主义非常危险,年轻人的孤独感值得关注"。 而编剧索恩则建议,孩子14岁以前不应该拥有智能手机,他希望本片能推动师生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沟 通。其实,许多国家已经有所行动,比如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个立法、设定社交媒体最低年龄的国家 ——禁止16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澳大利亚总理解释说,设置社交媒体的最低年龄,与设置饮酒 的最低年龄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