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行星采样返回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访谈|天问二号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Xin Hua Wang· 2025-05-31 01:44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 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正式开启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与彗星伴飞探测 任务。 此次任务将挑战"一次发射双目标探测"的创新模式,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实施伴飞、采样返回,并对 主带彗星311P开展绕飞探测,该项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小天体探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次任务有哪些技术难点和突破点?将对我国行星探测任务产生哪些影响?新华访谈连线了国际宇航联 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进行解答。 杨宇光:太阳及地球等天体形成已有40多亿年,但由于大天体引力巨大且内部地质活动剧烈,早期痕迹 多被抹平。相反,小天体由于引力弱、地质活动不剧烈,可能保留了太阳系早期的许多线索,为科学家 研究太阳系早期状态提供重要参考。 新华网:探测小天体的意义何在? 新华网:为何选择探测这两颗小天体? 杨宇光:除了科学价值,还需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天问二号任务时间跨度可达十年。在一次任务中 探测两个目标,科学回报极高。201 ...
深度关注 | 梦想的远征
天问二号成功发射,设计任务周期约为十年 梦想的远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道 天问二号的任务是探访两颗目标天体,一颗是近地小行星2016HO3,另一颗是主带彗星311P。图为天问 二号任务示意图。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大凉山深处,夜幕笼罩下,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巍然矗立,像一柄出鞘利剑指向苍穹。 "点火!"5月29日1时31分,橘红色尾焰喷薄而出,火箭冉冉升空。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指挥部总指挥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 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 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烈焰映照出中 ...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8 22:56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邓孝慈】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 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 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相关机构顺利解锁,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 功。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探测任务是我国首次对近地小行星开展采样返回任务,将有望找到 太阳系起源的"原始密码"。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 学探测,设计任务周期十年左右。其中,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之一,和地球一同环绕太阳运 转。2016HO3小行星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天问二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国 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人类于2016年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这颗"特殊"的小行 星,其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4天,与地球的365.25天几乎完全同步,且轨道非常稳定,和地球保持合适 的距离,这使得小行星2016HO3具有工程上的可达性。 而主带彗星311P的轨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