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形象工程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时评·一线评论|搞形象工程就是挖地方“发展陷阱”
Xin Hua She· 2025-07-09 12:10
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后就长期闲置;耗资上千万元建设的一批政务信息系统,建成即 遭停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形象工程后遗症凸显,不少项目盘活无门、处置无路,成为拖累地 方的"发展陷阱"。 根治形象工程,必须从制度源头着手。坚决扭转片面考核导向,将民生改善、债务风险防控、生态可持 续性等关键指标摆在更重要位置。要强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确保决策阳光透明,让 每一笔财政支出都经得起检验。同时,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度,减少短线思维、草率决策。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各地要以纪法为戒、以民心为尺,以对地方长远发展负责 的态度积极谋划,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 (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 形象工程变"发展陷阱",危害极深。一方面,大量资金投入到华而不实的项目中,使用效率低下,违背 建设初衷;另一方面,这类工程往往重面子轻里子,本应用于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的资金被挤占,忽视 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阻碍了进一步发展。这些盲目上马的工程还会让群众 对地方治理能力产生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 "形象工程"为何屡禁不止?根源在于个别干部政绩观扭曲。一些干部将个人 ...
大手笔投资切勿“半拉子”收尾
Jing Ji Ri Bao· 2025-06-24 22:1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严禁搞劳民伤财 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并提出要"完善'半拉子工程'、已建未用项 目等科学处置程序办法"。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个别地方 仍热衷于追求"大手笔",部分工程规划脱离实际,导致人力物力大量消耗。有的博物馆建成两年沦为仓 库,"重点工程"变成"烫手山芋";有的特色小镇项目大面积烂尾,临街店铺大门紧闭;有的在偏远乡村 建设豪华充电桩,却因电网配套不足只能"晒太阳"。 妥善清理整治"半拉子工程",需要综合施策、未雨绸缪、持之以恒。一方面,该打的板子不能省。要深 挖彻查其背后的作风问题,健全重大项目问责体系,该追责的严肃追责,坚决纠正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另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管控,加强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决策阶段要充分做好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 必要性论证,建设阶段应强化过程监督,运营阶段需建立专业团队和长效机制,促使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稳步推进,避免盲目投资和"拍脑袋"决策。 对于已经建成的"半拉子工程","新官"也要主动理好"旧账"。领导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令行禁止要靠监督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9 15:42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迎来重磅新规。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媒体梳理发现,虽然较2013年老版仅增加200多字,但《条例》新增修 订内容针对性强,对近年出现的铺张浪费、"四风"等新问题,完善了相关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落实党 政机关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同时代呈现的问题有所不同,规定要对新问题作出回应。不难看出,在强调过紧 日子的大背景下,《条例》不仅是原则性的倡导,而且分门别类,一一呈现浪费行为、典型问题的具体 表现,站在执行方尤其是基层党政机关的角度来说,就能更直接地找到指引。 比如,在备受关注的公务接待部分,《条例》明确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 房,协助安排用餐、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 不上酒。尽管规定不算新颖,但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过去外界关注公务接待问题主要是通过"三公"经费,而随着部分现象级问题曝光,规范公务接待的呼声 变得越来越强烈。去年媒体报道的案例中,"某县政府直属部门2023年国内公务接待超过300批次,平均 每个工作日需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