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徽派建筑
icon
Search documents
看完徽州的粉墙黛瓦,别忘了到这个博物馆看一看|博物馆巡游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8 00:10
(原标题:看完徽州的粉墙黛瓦,别忘了到这个博物馆看一看|博物馆巡游) 作者 小石头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 嗨大家好啊!我是文博时空摄影师小石头,今天,我们到徽州历史博物馆看一看。 "初登第"浮雕石刻 元 "得意回"浮雕石刻 元 在一方元墓出土的,名为"初登第"石刻上,八人列队行走,队伍前列高举莲花牌位"初登第"。石刻上部 一房屋斜挑出,旗上有"酒魁"二字。碑刻杜牧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另一方名为"得意回"的石刻上,阁楼上的女人望向楼下科举登第后荣归故里的人群。这两方石刻构图 严谨,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画面当中的建筑和用具均为写实风格。"初登第""得意回",更是把墓主人对 于家族后辈能够科举入仕,出将入相的希冀展现无余,这也是科举制度在当时徽州地区的反映。 在科举历史上,徽州产生了约2000名进士,足以见此地文教事业的兴盛。历史上更是涌现了相当数量的 文化名人。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清代考据学家戴震、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均出自这片土 地。 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新安江畔的徽州古城内,其建筑外形古朴低调,与徽州古城的其他建筑融为一体。 这样的地理位置,也 ...
文化中国行丨马头墙、天井、徽州三雕 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
Yang Shi Xin Wen· 2025-04-27 23:41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人 王辉民:在比较宽敞的厅堂等空间,会采用抬梁式,通过在柱子上搁置梁枋,梁上再立短柱,层层叠叠。而在一些相对较小 的房间或者山墙部分,则多采用穿斗式,柱子之间用穿枋连接,这种结构更加节省木材,而且整体性强。 徽派传统民居以营造技艺精湛高超,建筑装饰丰富多样,文化底蕴绵长深厚,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走进安徽黄山,去看看岁月雕琢的建筑瑰宝的魅力。 位于安徽黄山黟县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村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今年初,按照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修缮 的"追慕堂"重新向公众开放,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 姚昱波:徽派建筑的概念是从两宋开始初步成型,然后经过元代的发展,到了明清开始成熟定型。它实际上就是北方建筑与 南方建筑、南方实地的一个结合。 徽派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在营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发展到宋代时,穿斗式与抬梁式融于一体,营造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老的徽派建筑技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