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创新

Search documents
生活印记 镌刻入画(工匠绝活)
Ren Min Ri Bao· 2025-07-08 22:19
桦树皮具有防水、抗腐蚀等特性,以其制成的器具有轻便、不易碎等特点。付占祥在钻研榫卯咬合、火 烤定型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雕刻、烙铁烫绘等技法,探索桦树皮制作技艺从实用技术转向艺术表 达的路径。 清晨6点,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传习基地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 占祥(见图,受访者供图)打开工具柜,3排刻刀在晨光中泛着光泽——平口刀削薄树皮,斜口刀雕刻 纹路,圆口刀勾勒曲线,每把刀的刀柄都被手掌磨出了油亮…… "火候到了。"付占祥将浸泡一夜的3张桦树皮捞起沥水,随后抽出一张湿润的桦树皮悬在炭火盆上方半 尺处,手腕匀速转动。"近了会烤焦,远了难定型,要拿捏好距离。"随着汗珠滑落,他手中的桦树皮边 缘渐渐卷起金边,原本柔韧的材质在热力作用下变得挺括——这就是火烤定型法,温度全凭经验掌控。 炭火映照着工作台前的《冬钓图》半成品。付占祥把可调节温度的烫画铁笔插入炭火,笔尖渐呈暗红。 他左手按住烤硬的桦树皮,右手执笔轻轻点触,"嗞"声轻响,焦痕在树皮上晕开细密裂纹。随着画面内 容变化,笔尖温度不断调整:170摄氏度时勾勒渔网经纬;200摄氏度时加深阴影;待刻画猎人皮袄毛领 时,笔尖温度又降至15 ...
软木画走红,加速融入生活场景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5 01:40
软木画是福州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形成于20世纪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软木画以栎树的木栓层软木为原料,将西方美术的优点与中国传统木雕技法相结合,形成纹理 纤细的复杂画面,再点缀具有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并利用画框内的有限空间营造景物的立体效果,呈 现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的艺术境界。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推动非遗技艺出圈出彩。 日前,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刘女士在福州体验了一次三条簪妆造旅拍。"装扮完觉得自己很飒!"行走在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身穿传统服饰,头戴三条簪发饰,刘女士更加了解了福州近代的历史与文 化,"可以体验传统造型,还能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沉浸感很强。" 抽出鬓间的银色刀簪,可以听见一阵轻而脆的"哐当"声。"有的顾客说,就是抽出这一下,亲耳听到这 种金属的声音,她们会感觉自己好像站在历史的某一个瞬间。"汉服妆造师黄秋辉介绍,三条簪是福州 女子的传统发饰,近年成为不少游客旅拍的新选择。"体验能加深一个人对一座城的记忆。把游人带进 城市里,才能把文化带出去。"黄秋辉说。 "软木画材质较软,向来是'眼观手勿动',怎么做头饰?"今年76岁的陈孔国是福州"素上软木"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石鼓油纸伞撑起富民大产业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9 09:13
中新网湘潭6月9日电(潘文琦王思月)"月入3000多元,还能顾着家里老小,比在外打工漂泊强多了。"在 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将军村的油纸(布)伞配件生产车间内,60岁村民谢爱香正在制塑机前仔细查看伞坨 的生产情况。两年前从广东返乡的她,如今是家门口的"上班族"。 石鼓油纸伞是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匠人北迁带来的制伞技艺, 经六百年锤炼,演化出刮青、劈撑骨、制伞杆、糊伞等繁复工序。 谢爱香在制塑机前仔细查看伞坨的生产情况。 潘文琦摄 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传统作坊向现代化产业链升级,并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将现 代喷绘技术融入传统伞面设计,累计申请外观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2024年,石鼓镇油纸伞产 量突破1500万把,产值达3亿元,带动8000余人就业,年增收最高达10万元。 昌山楠竹的劈裂声,宣纸上晕染的墨色,桐油浸润的微光……82道工序、15天的匠心之作,一把油纸伞 在石鼓匠人的指尖缓缓成型。"这把名为'山海'的伞是去年的销冠之一,一年能卖近万把。"石鼓油纸 (布)伞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周乐说。 周乐为研学同学讲解油纸伞制作工艺。 潘文琦摄 不同于父辈,出生 ...
泉州漆线雕万象 AR数字焕千秋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03 03:04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漆线雕非遗传承人黄培聪: "这是我们团队首次参展,往届作为观众参会时,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为行业盛会的 独特魅力——既有创意火花的碰撞、同行交流的热情,更体现了对青年工匠的扶持。我们期望通过中国 工艺美术博览会平台,展示非遗漆线雕艺术,扩大公众认知度;与业界同仁深入交流,提升品牌影响 力;吸纳人才,招募具有设计背景的年轻学徒加入团队;对接文旅项目,寻求开发非遗体验产品的商业 合作机会。"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福建省泉州博贤阁漆线雕工艺有限公司携15件漆线雕作品 惊艳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闽南地区传统技艺的艺术盛宴。 此次福建省泉州博贤阁漆线雕工艺有限公司由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漆线雕非 遗传承人黄培聪带队。漆线雕是一种以精细的漆线为材料,通过特殊工艺缠绕制作出各种人物及动物形 象的艺术形式。黄培聪的漆线雕作品以"以线代画"的细腻工艺见长,通过"盘、结、绕、堆"等传统技 法,赋予线条以生命力,在繁而不乱的秩序中展现"一线塑万象"的灵动之美。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展赛 金奖,并被福建省工艺美术 ...
苏州:“寸丝寸金”的缂丝变时尚单品
Su Zhou Ri Bao· 2025-05-26 08:06
2017年,蔡霞明与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合作的30多套苏绣服装登上巴黎时装周;2019年,蔡 霞明与笠轩华服合作,携70余件缂丝作品再登巴黎时装周。蔡霞明缂丝艺术馆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推 动缂丝走进日常生活,蔡霞明结合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缂丝手包、缂丝挂坠、缂丝耳饰等缂丝生活 衍生品。同时,她还将缂丝技艺进行延伸,向收藏品、工艺品方向发展,推出了缂丝宫扇、缂丝台屏 等特色产品。 "上周的直播我们筹备了很久,准备了团扇、耳饰、台屏、卡包、胸针等十多种产品。"当晚,直播间 涌入的流量,给蔡霞明带来了惊喜。"缂丝制品价格高,做起来慢,起初我们还担心没人来买。没想 到,首场直播的数据就这么好。"蔡霞明告诉记者,直播结束后他们一下子发出了近80单货品,其中单 价最高的是一把价值2.7万元的缂丝宫扇。 "我们常说刺绣是'锦上添花',缂丝是'无中生有'。"蔡霞明介绍,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不仅工 艺繁琐、用时长,且制作过程充满了随机性,一步做错就要拆掉重来。"一名熟练的织工一天也只能织 1到2厘米,我们创作一幅缂丝作品的时间都是按年来计算的,因此缂丝一直属于'奢侈品'的范畴。"蔡 霞明说。 如何让缂丝更加生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