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胚胎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6篇Cell论文:蚂蚁生命之树、高效抗病育种、数字胚胎、丹尼索瓦人长相、章鱼触觉感知、土著人皮肤微生物组
生物世界· 2025-06-21 03:2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 6 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包括 重构蚂蚁生命之树 、 章鱼触觉感知环境微生物 、 土著人的皮肤微生物组 、 作物高效抗病育种新思路 、 完整胚胎的数字重建 、 "看清"丹尼索瓦人长相 。 重构蚂蚁生命之树 2025 年 6 月 16 日, 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 张国捷 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刘薇薇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 熊子军 (现任南昌大学青年教师) 、浙江大学博士后 丁果 等人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 Adaptive radiation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the ants ( 蚂蚁的适应 性辐射与社会进化 )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整合全球 163 种不同蚂蚁的全基因组数据, 重构了蚁科的生命之树 ,涵盖现生蚂蚁 16 个亚科中的 12 个 ,343 个属中的 97 个。这项成果不仅澄 清了蚁科物种复杂的亲缘关系,更是将蚂蚁的共同祖先追溯到约 1.57 亿 年前的恐龙尚在称霸地球的侏罗纪晚期。 章鱼触觉感 ...
东南大学/华大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实现器官发生早期完整胚胎的数字重建
生物世界· 2025-06-19 03:0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胚胎发育 包含一系列错综复杂且分层次的细胞命运转变,包括胚层形成以及随后的器官发生。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胚形成而来的三个胚层——外 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相互协作,启动器官原基的形成。早期器官发生阶段尤为关键,它为器官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蓝图。这一阶段具有广泛的细胞命运程序化指 定事件,并且对发育干扰的高度敏感性,使其成为研究正常胚胎发育和先天性畸形潜在机制的关键窗口。 2025 年 6 月 18 日 , 东南大学 林承棋 教授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方晓东 研究员、东南大学/南通 大学 罗卓娟 教授、福建医科大学 曹华 教授 、 香港中文 大学 (深圳) 刘瑾 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full embryos dur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 器官发生早期 (E7.5-E8.0) 以 单细胞分辨率 重建了完整的 3D " 数字胚胎 " ,为早期器官形成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研究 发育和疾病提供了一个独 特的空 ...
单细胞数字胚胎“破译”心脏发育密码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19 03:00
来源:科技日报 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 决定区(PDZ)。 科技日报南京6月18日电 (记者金凤 通讯员吴涵玉)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 谜题之一。东南大学教授林承棋、罗卓娟、谢芃领衔多家科研机构在全球首次构建单细胞精度三维数字 胚胎,并在其中发现中内胚层器官的原基决定区,"破译"心脏发育密码。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哺乳动物 心脏早期发育机制的理论空白,也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及再生医学发展提供关键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 果18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PDZ处于胚内层高浓度信号抑制分子与胚外层激活性配体分子的交界处,这里的信号活性偏低,但可 以表达多种受体信号基因,容易接收多胚层信号的调控输入,驱动心脏等器官原基协同发育的微环 境。"林承棋说,此次研究首次揭示了PDZ可以通过整合无翅型相关整合位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通路,将微环境信号转化为基因选择性表达指令,驱动器官原基形成。 "早期胚胎的细胞团里,藏着心脏、肺、肝脏等器官形成的关键细胞。"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林承棋介绍, 哺乳类动物的胚胎经过原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