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

Search documents
8国180名华裔青少年在海南寻根研学
Hai Nan Ri Bao· 2025-07-11 01:54
海南日报海口7月10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我特别喜欢海南的自然风光,有蔚蓝的天 空、碧蓝的海水、高高的椰树,每一幕都像明信片一样美丽。海南不仅风景迷人,这里的人也特别热情 友善,让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7月10日,正在海南参加寻根研学活动的德国华裔青年赵微琪说。 此次活动为期10天,行程涉及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个市县。华裔青少年将到访省博物馆、骑 楼老街、琼台书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海口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兴隆热带植物园、 天涯海角景区、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等地,参加游船夜游、帆船体验、黎族制陶技艺体验等活动,感受 海南自然人文和发展新貌,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常想品尝海南的椰子鸡,感受不一样的地域风情。"来自阿联酋迪拜的华裔青年张晓天说,她第 一次来到海南,对这次研学活动充满了期待。 当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省侨联、海口市旅文局承办的2025"中国寻根之旅·圆梦自贸港"夏季研学 活动在海南大学开营。来自德国等8个国家的180名华裔青少年齐聚海南,开启一场融汇文化寻根与时代 探索的研学盛宴。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文化寻根的旅程,更是搭建起连接中外、对话未来的国际平台 ...
被唤醒的价值认知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21
从曾经毁林的惨痛教训到新时代生态经济的共赢模式,从一个人的执念到祖孙三代的守护,《树 魂》"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演进轨迹。结尾处,林守根和老书记下山,此时树木丛生,百 草丰茂,如画如诗,那情景仿佛告诉人们:只有当人类学会像剧中人那样倾听树的语言、感受山的呼 吸、体会大自然的生命,我们才能找回那个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归一的自己。在那时,每一片树叶 都是生命的诗篇,每一棵树都是站着的哲人,而人类,终将学会做自然的守护者。《树魂》的幕布落 下,观众带走的不是简单的环保意识,而是一种被唤醒的价值认知。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6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当代话剧舞台上,以生态为主题的创作并不罕见,但多是停留在环保理念的外在层面。上海戏剧学院与 福建宁德共同出品的《树魂》,通过林守根一家三代与一片山林的命运交织,揭示了人与自然从对抗、 掠夺到和解、共生的过程。《树魂》取材于福建宁德造林人的真实故事,它不仅是一个关于荒山覆绿的 传奇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寻根、家园守护与生态伦理的戏剧,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和耐人寻味的思 想深度。 《树魂》以艺术直觉和 ...
以优质“文化IP”焕新文旅产业
Xin Hua Ri Bao· 2025-05-27 22:05
1988年7月25日,诗人海子途经德令哈,写下了那首饱含孤独与温情的诗歌《日记》。十多年前,德令 哈市有关领导敏锐捕捉到这一打造"文化IP"的契机,以海子诗歌为核心,打造了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的 海子诗歌陈列馆。馆内不仅陈列着海子的手稿、照片、文献资料等珍贵物品,还展示了不同版本的诗 集、书法作品,全方位呈现海子的诗歌创作历程与精神世界,成为德令哈"文化IP"的独特标识。 深挖文化内核,对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与表达,德令哈市海子诗歌陈列馆通过沉浸式的场景复原、多媒 体诗歌朗诵、诗歌创作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游客穿越时空与诗人对话。同时,以海子诗歌为灵感,开发 系列文创产品,举办诗歌节、文学沙龙等活动,将静态的诗歌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带走的文 旅体验。去年,这个户籍人口不足8万人的小城,吸引了16万名诗歌爱好者、游客前来海子诗歌陈列馆 打卡,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文旅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千城一面""千景一貌"的同质化困境,成为行业发展痛点。实践证 明,如今,大量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已从"到此一游"转向"文化寻根"。唯有深挖本地文化内核,打造优 质"文化IP",才能让旅游摆脱同质化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