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球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建立月球研究的中国学派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0 02:0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短评】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例如,揭秘样品的物理、矿物和 地球化学基本特征;提出月球岩浆活动是月壳厚度以及源区物质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月海玄武岩分 布的"二分性"提供了全新认识;首次精确测定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让人类在了解太阳系 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方面有了更精确的"宇宙时钟"标尺……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月球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说,"来自月球背面的样本,让 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月球。我相信,我们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在月球研究上作出原创性、突破性贡 献!" 不止月球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认为,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稳稳的"三步走",随着更 多"一手数据"获取,中国行星科学也将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引领,为丰富人类知 识宝库特别是加深对宇宙的认识,作出中国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08版) 听着这样的评价,怎能不让人有扬眉吐气之感! 在中国探月工程实施之前,我国月球研究总体而言处于"跟随"位置。原因很好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在中国探月计划实施之 ...
我团队构建嫦娥六号着陆区高精度地形数据集
Ke Ji Ri Bao· 2025-05-13 22:13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 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研究发现,嫦娥六号着陆点位于直径约51米的陨石坑(C1坑)西南边 缘,这里属于月海玄武岩区域。通过对比,科研人员发现该区域地表粗糙程度、陨石坑深浅比例、月壤 厚度和石块数量等地质特征,都介于嫦娥四号与嫦娥五号着陆区之间,表明该区域经历的表面暴露时间 也大致介于这两者之间。 研究发现,嫦娥六号着陆区布满陨石撞击溅射痕迹,遥感影像上能看到多条溅射辐射纹。经计算,这里 的土壤其实是"混合配方",约35厘米厚的本地玄武岩(占30%—35%)来自着陆区附近的C1坑,还有5 —16厘米厚的外来物质,可能源自更远处的陨石坑。 这项研究为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物质来源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为未来的月球样品实验室研究和精细 解析奠定了基础。 科技日报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嫦娥六号拍摄的 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该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构建嫦娥六号着陆区高精度地形数据集,不 仅精确定位了嫦娥六号的着陆点,还观察到月表细微特征,如土壤颗粒的粗糙程度、陨石坑的具体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