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Search documents
最高法: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
第一财经· 2025-11-21 09:36
2025.11. 21 最高法指出,此次发布的案例针对当前涉家暴案件的实际情况,着重展现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证据 认定及处置措施等方面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 罪行为,无论家内家外,施暴就是违法,不因为加上"家庭"两字,就摒除在法律约束之外。 同时,不仅殴打等身体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如牟某虐待案中持续采取凌辱、贬损人格等手段,如鲁某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中的自残威胁,均构成家庭暴力中的精神暴力。最高法在提及牟某虐待案时指 出:持续采取凌辱、贬损人格等手段,对家庭成员实施精神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应以虐待罪论 处。 "家庭暴力的本质与核心在于控制,既包括殴打、捆绑等身体暴力,也包括谩骂、恐吓等精神暴 力。"最高法表示。 二是强调妥善把握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征,综合判断认定证据,必要时可允许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 帮助。任某强奸、猥亵儿童案中,以受害人陈述为中心构建证据链条,在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 害可能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陈述中具有非亲历不可知的细节予以认定;张某强奸案中,允许有专门 知识的人出庭提供跨学科知识,为法 ...
最高法发布2025年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1-21 02:04
最高法发布2025年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推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进一步落实,充分发挥 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从近三年生效的涉家暴案件中选择8个典型案例公开 发布。 此次发布的案例针对当前涉家暴案件的实际情况,着重展现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及处置措施 等方面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罪 行为,无论家内家外,施暴就是违法,不因为加上"家庭"两字,就摒除在法律约束之外。同时,不仅殴 打等身体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如牟某虐待案中持续采取凌辱、贬损人格等手段,如鲁某申请人身安全保 护令案中的自残威胁,均构成家庭暴力中的精神暴力。 二是强调妥善把握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征,综合判断认定证据,必要时可允许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帮 助。任某强奸、猥亵儿童案中,以受害人陈述为中心构建证据链条,在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害可 能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陈述中具有非亲历不可知的细节予以认定;张某强奸案中,允许有专门知识的 人出庭提供跨学科知识,为法庭准确理解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心 ...
重组家庭破裂后,继子女的抚养权一定归亲生父母吗?
Ren Min Wang· 2025-11-06 01:02
本报讯(记者 刘熠博 通讯员 朱小旭 刘浩然)重组的家庭一旦破裂,继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往往 比亲生子女的更为复杂。法律对此有何规定?法院又将如何裁决?近日,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调解一 起涉及继女抚养权的离婚纠纷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和双方的意愿,在调解协议中明确李甲由其继母胡 女士直接抚养。 本案的核心在于对继父母子女关系法律性质的认定,以及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贯彻。案 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并未因李先生是李甲的亲生父亲就将抚养权简单判归其所有,而是综合考量了几方 面的因素。一是稳定的抚养关系:胡女士与李甲共同生活近八年,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双方已形成法 律认可的继父母子女关系;二是孩子的真实意愿:李甲已年满十四周岁,具备相应认知与表达能力,其 坚决跟随继母生活的意愿真实明确;三是情感依赖与成长环境:李甲与继母、妹妹之间建立了稳固的情 感联结,维持现有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然而,双方因性格差异,矛盾日益加剧。2021年,胡女士首次诉至邓州法院请求离婚,法院为给予 双方修复关系的机会,未予准许。此后,两人虽未完全分开,但长期处于"半分居"状态,感情裂痕未能 弥合。2024年,胡女士认为婚姻已无和好 ...
河北隆化:一场跨越血缘的守护
Ren Min Wang· 2025-08-24 01:12
"小志又长高了,都超过阿姨的肩膀了。"8月4日,踩着雨后泥泞的小路,河北省隆化县人民法院少 审团队的法官们再次来到小志家回访,12岁的小志迫不及待拉着法官张倩影的手分享学校的趣事。 谁曾想到,小志曾深陷生母与养母的监护权争夺漩涡…… 2022年,年仅8岁的小志遭遇晴天霹雳,一场意外夺走了小志父亲的生命。父亲意外离世,小志获 得70万元赔偿金。 此时,杨某突然出现,要求行使法定监护权带走小志,并承诺补偿王某。然而,这却遭到小志激烈 抗拒。王某与杨某随即展开诉讼拉锯战:王某索要照料费,杨某起诉王某侵犯监护权、阻碍探望并索赔 精神损害抚慰金。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隆化法院少审团队随即启动深度社会调查与心理干预机制。法官们多次家访, 逐步打开小志的心扉,并精心安排了一场"三方会面"。 在接下来的沟通中,王某坦言愿意抚养小志,但担心缺少法律身份与经济保障。 会面结束,张倩影与团队成员着手分析案件背后的两个现实难题:要解决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与实 际抚养人错位的问题,也要确保那笔关乎小志未来生活的赔偿金真正用于他的成长所需。 小志3岁时,父母解除了同居关系,后来养母王某进入他的生活,王某跟小志父亲共同生活多年, 构筑起了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