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负离子电池

Search documents
祝贺!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首例
券商中国· 2025-09-21 05:16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 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责编:刘珺宇 校 对: 陶谦 百万用户都在看 突传利好!特斯拉,大消息! 刚刚,集体爆发!外围重磅,突然刷屏! 突然!尾盘,多只牛股异动!发生了什么? 利好来袭!人工智能,突传重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券中社 券 商 中 国 × 券 中 社 扫 码 下 载 券 中 社 A P P 扫码关注券商中国公众号 quanshangcn qzs.stcn.com 券中社APP 弊中社 券 商 中 国 是 证 券 市 场 权 威 媒 体 《 证 券 时 报 》 旗 下 新 媒 体 , 券 商 中 国 对 该 平 台 所 刊 载 的 原 创 内 容 享 有 著 作 权,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转 载 , 否 则 将 追 究 相 应 法 律 责 任 。 看券商中国 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氢负离子和氢原子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氢负 离子电子密度最高、易极化、反应性 ...
祝贺!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首例——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04:24
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启动氢负离子传导研究,并于2023年提出 了"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研制出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在此基础上,团队又 以氢化钡(BaH2)薄层包覆三氢化铈(CeH3),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复合氢化 物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即可展现快速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并同时兼具优异的热稳定 性与电化学稳定性, 是一种理想的电解质材料。 基于上述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材料,团队利用经典的储氢材料氢化铝钠(NaAlH4) 作正极,贫氢的二氢化铈(CeH2)作负极,组装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团队通过搭 建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并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为电子设 备供电的可行性, 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成功从"理论模型"迈向了"实验室原型"。 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 并成功构建了 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相关成果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氢负离子和氢 原子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氢负离子电子密度最高、易极化、反应性最强,是一种独特 且具 ...
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研制成功
Ke Ji Ri Bao· 2025-09-19 07:27
责任编辑:于彤彤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采用"核壳结构"策略,用氢化钡包裹三氢化铈,研制出兼具高 氢负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氢负离子电解质。基于该材料,团队成功组装出氢负离子 原型电池。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保持402毫安时/克的 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还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 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 陈萍表示,氢负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未来,团队将聚焦氢负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制和性能的优化,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为我国 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陆成宽)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 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三种形态存在:氢正离子、氢原子和氢负离子。其中, 氢负离子反应 ...
【经济日报】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Jing Ji Ri Bao· 2025-09-19 02:32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张炜进副研 究员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相关成果的论文 北京时间9月17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2018年,研究团队启动氢负离子传导研究,并于2023年提出了"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研制 出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在此基础上,团队以低电子传导且高稳定性的氢化钡薄层包覆稳定性较差的 三氢化铈,形成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复合氢化物,该材料在室温下即可展现快速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并同时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电解质材料。 基于上述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材料,团队利用经典的储氢材料氢化铝钠作正极,贫氢的二氢化铈作 负极,组装出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mAh/g(毫安时/ 克),且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402mAh/g的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 升到1.9伏,并成功点亮了黄色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这标志着我国 科研人员实现了氢负离子电池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
【新华社】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Xin Hua She· 2025-09-19 02:2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张炜进副研究员团队近日在氢负离子 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相关成果17日发表在权威学术 期刊《自然》上。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类似,氢负离子电池利用氢负离子的移动来存储和释放能量。然而, 由于缺乏能同时满足高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优良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与电极材料良 好兼容性的电解质材料,此前氢负离子电池尚处于原理概念阶段。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受访单位供图) 氢负离子电池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特种电源等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科研团队启动氢负离子传导研究,并于2023年提出了"晶格畸变抑制电子电导"策略,研 制出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以低电子传导且高稳定性的氢化钡薄层包覆稳定性 较差的三氢化铈,形成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复合氢化物,该材料在室温下即可展现快速的氢负离子传导 特性,并同时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电解质材料。 基于上述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材料,团队利用经典的 ...
我省研发出首例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Liao Ning Ri Bao· 2025-09-19 01:33
Core Insights - The research team from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hydrogen negative ion prototype battery, recent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1][2] -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ies represent a nove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hydrogen storage, mobile power sources, and special power sources [1] Group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The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y operates similarly to widely used lithium-ion batteries, utilizing the movement of hydrogen negative ions to store and release energy [1] - Previous challenges included the lack of electrolyte materials that could meet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with electrode materials [1] - The research team initiated the study of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ion in 2018 and proposed a strategy in 2023 to suppress electronic conduction through lattice distortion,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oom-temperature superfast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or [1] Group 2: Material Innovation - The team created a new core-shell structured composite hydride by coating the less stable trihydride cerium with low electronic conduction and high stability barium hydride, which exhibits rapid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long with excellent thermal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1] - Utilizing this new hydrogen negative ion electrolyte material, the team assembled a prototype battery using sodium aluminum hydride as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nd hydrogen-poor dihydride cerium a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rking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conceptualization to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ies [2]
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研制成功
Ke Ji Ri Bao· 2025-09-18 23:43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保持402毫安时/克的 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还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 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 陈萍表示,氢负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未来,团队将聚焦氢负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制和性能的优化,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为我国 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 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三种形态存在:氢正离子、氢原子和氢负离子。其中, 氢负离子反应活性强、电子密度高,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能量载体。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类似, 氢负离子电池也通过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实现充放电,只不过"搬运工"从锂离子变成了氢负离子。 "然而,由于一直找不到一种能 ...
全球首块!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9-18 03:53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 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来源:科技日报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保持402毫安时/克的 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还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 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表示,氢负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 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采用"核壳结构"策略,用氢化钡包裹三氢化铈,研制出兼具高 氢负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氢负离子电解质。基于该材料,团队成功组装出氢负离子 原型电池。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解放日报】中国科学家研发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实现“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跨越
Jie Fang Ri Bao· 2025-09-18 02:56
Core Insights -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ies represent a ne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hydrogen storage, mobile power sources, and special power supplies [1][2] - The research team from th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first prototype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y, marking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from conceptual principles to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2] Group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The research on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ion began in 2018,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oom-temperature superfast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or in 2023 [2] - A novel core-shell structured composite hydride was created using barium hydride with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high stability, which exhibits rapid hydrogen negative ion condu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2] Group 2: Battery Performance - The prototype battery achieved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984 milliampere-hours per gram (mAh/g) and maintained a capacity of 402 mAh/g after 2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2] - The team successfully assembled a stacked battery that increased the voltage to 1.9 volts,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powering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ies [2] Group 3: Future Directions - Future efforts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ore materials for hydrogen negative ion batteries, aiming to exp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provid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green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2]
【科技日报】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研制成功
Ke Ji Ri Bao· 2025-09-18 02:56
离子原型电池。 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正极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84毫安时/克,充放电循环20次后仍保持402毫安时/ 克的容量。团队进一步搭建了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还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 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 陈萍表示,氢负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等领域 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团队将聚焦氢负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制和性能的优化,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为 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采用"核壳结构"策略,用氢化钡包裹三氢化铈,研制出兼 具高氢负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氢负离子电解质。基于该材料,团队成功组装出氢负 图为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示意图。 "电池家族"喜添新丁。《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 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 负离子原型电池。这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实现从原理概念到实验验证的跨越。 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三种形态存在:氢正离子、氢原子和氢负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