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

Search documents
美联储古尔斯比:倾向于等待市场焦虑情绪缓解后,再对美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软着陆持更有信心的判断。
news flash· 2025-07-11 19:03
美联储古尔斯比:倾向于等待市场焦虑情绪缓解后,再对美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软着陆持更有信心的判 断。 ...
深度了解自己|情绪的身体信号:如何通过躯体化反应识别被压抑的心理需求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6 00:25
(原标题:深度了解自己|情绪的身体信号:如何通过躯体化反应识别被压抑的心理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有时候这些情绪并不会直接以心理状态的形式呈 现出来,而是通过身体的一些异常反应来向我们发出信号。 曾经有个妈妈,带着14 岁的儿子前来求助。男孩是寄宿学校初二的学生,近一个月反复出现奇怪的症 状:晚自习下课后回到宿舍,突然感觉喉咙像被人掐住一样,喘不上气来。送到医院后,耳鼻喉科、呼 吸科做了全面检查,显示并没有异常。然而,这种症状好像按了 "循环键" 一样,白天在学校频繁发 作,一天五六次,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可回到家却又奇迹般地缓解。母亲焦急不已,因为 医生说没病,可孩子却明明那么痛苦。 男孩的症状让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焦虑的"躯体化" 。当我们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身体就会成为 情绪的 "代言人",以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来替我们表达那些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在后续的咨询过程中,我建议男孩去医院精神科做专项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他并非单纯的 "身体疾病",而是患上了过度换气综合征,这是焦虑情绪引发的常见躯体化反应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 态时,呼吸会不自觉加快、变浅, ...
美媒:社交媒体让嫉妒“工业化”
Huan Qiu Shi Bao· 2025-06-25 22:35
在"情感生态"整体脆弱的情况下,当你通过手机看到每个人都过得比你好、满心焦虑时,情绪很容易受 到操控。"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惯于将自己的生活和那些被算法放大的"网红"相互比较,不再为拥有 之物而心怀感激,却总因"爱而不得"而痛苦不已。 社交媒体让嫉妒情绪"工业化",将"攀比"变成生意。青少年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耗费5小时,他们的 负面情绪被精心调教的算法转换为商家利润。我们把一代人的情感发育,就这么拱手交给了那些鼓励他 们刷手机的公司,让他们"越刷越难受"。 美国《纽约时报》 6 月 20 日文章,原题:我们需要 " 再次感恩 " 我们生活在史上物质最富足的年代:儿童 死亡率下降,医学进步使得寿命得以延长,教育普及率上升。即便如此,我们却饱受焦虑、愤怒情绪折 磨,何故?这与现实环境无关,而是由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决定的。技术进步提高生活水平,却也让我们 陷入一种以攀比为目的、扭曲的人生观。很多人的焦虑皆源自于嫉妒心理,负面情绪的煽动与传播从未 像今天这样便利,在日常生活无孔不入。 这份痛苦不断将我们卷入相互对立、各自为政的割裂境况,"共同利益"的理念渐行渐远。但正如意大利 诗人但丁所言,我们唯一的救赎之道始于谦 ...
如何看待北大韦东奕爆火现象?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0 15:50
这位青年数学学者为啥能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韦东奕的走红,始于一场身份与形象的强烈反差。一边是"北大(助理)教授""国际数学奥赛双满分得主"的学术光环,一边是"矿泉水配馒头""不修边幅"的 朴素形象,这种矛盾组合形成了天然的传播爆点。 用生活化来比喻,就像一位世界冠军踩着人字拖去买菜——韦东奕的日常状态与公众想象中的"学术大神"人设产生了戏剧性错位。 而这份"错位"背后是真实的学术人生:高中两次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保送北大后,包揽"丘成桐数学竞赛"四项金奖;本硕博连读后留校任 教,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韦东奕的爆火,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多重深层心理: 比如,对纯粹精神的渴望。在焦虑、浮躁的时代,韦东奕的极简生活和对学术的专注,犹如一股清流。网友评价他"像颜回重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纯粹而专注的学术精神成为浮躁社会中的精神绿洲。 还有就是,焦虑情绪的转移。高考前夕,"韦神"账号评论区化身"许愿池",无数留言祈求"考神保佑"。这种祈愿式追捧反映的更多是公众,尤其是考生与家 长在重大人生节点前的焦虑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