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躯体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度了解自己|情绪的身体信号:如何通过躯体化反应识别被压抑的心理需求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6 00:25
(原标题:深度了解自己|情绪的身体信号:如何通过躯体化反应识别被压抑的心理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有时候这些情绪并不会直接以心理状态的形式呈 现出来,而是通过身体的一些异常反应来向我们发出信号。 曾经有个妈妈,带着14 岁的儿子前来求助。男孩是寄宿学校初二的学生,近一个月反复出现奇怪的症 状:晚自习下课后回到宿舍,突然感觉喉咙像被人掐住一样,喘不上气来。送到医院后,耳鼻喉科、呼 吸科做了全面检查,显示并没有异常。然而,这种症状好像按了 "循环键" 一样,白天在学校频繁发 作,一天五六次,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可回到家却又奇迹般地缓解。母亲焦急不已,因为 医生说没病,可孩子却明明那么痛苦。 男孩的症状让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焦虑的"躯体化" 。当我们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绪,身体就会成为 情绪的 "代言人",以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来替我们表达那些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在后续的咨询过程中,我建议男孩去医院精神科做专项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他并非单纯的 "身体疾病",而是患上了过度换气综合征,这是焦虑情绪引发的常见躯体化反应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 态时,呼吸会不自觉加快、变浅, ...
躯体化障碍是什么、怎么预防(服务窗)
Ren Min Ri Bao· 2025-07-01 22:19
刘瑶颖认为,保持冷静十分关键。首先要立刻停止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寻找一个安 静的环境休息。尝试缓慢腹式呼吸,按照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的节奏进行,这种方法能有效平 复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还可以通过"5—4—3—2—1"感官训练(立刻开始观察周围5个物体、触摸 4种物品、聆听3种声音、辨别2种气味、感受1种味道)来转移注意力,缓解个人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 注。 "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支持,告诉自己这些不适感虽然难受,但不会造成实际伤害。"刘瑶颖表示,如果 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就诊时要详细描述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既往发作情况。如果症 状反复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预防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需从多方面入手。刘瑶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减少咖啡 因等的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焦虑阈值,使人更容易进入焦虑状态。睡眠方面, 尽量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至8小时的优质睡眠。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强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 的调控功能,增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每 天练习15分钟。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 ...
老年人沉迷短视频会影响身心健康
Ke Ji Ri Bao· 2025-06-22 23:45
"不刷手机就会觉得特别烦躁,生活特别空虚,甚至影响睡眠。如果老年人出现这些现象,意味着可能 已经出现了医学领域所称的'行为成瘾'特征。"王华丽说。 手机等数字工具的应用在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度、丰富生活内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成瘾后,在 身体方面,会造成老年人眼肌疲劳、影响视力,加重颈椎、肩颈的负担,导致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转 重;在心理方面,由于长期难以保持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水平,难以维持健康的生活节奏,老年人放下 手机后往往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 "一些网络信息平台还会向老年人推送负面不良信息,造成老年人误判误解,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 生更不好的影响。"王华丽建议,老年人使用手机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辨别。家里人可以帮助他 们设置相关提醒,关闭一些无关紧要的推送。 "如果家里有老年人明显出现了沉迷短视频的现象,可以带他去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评估、咨询,进行 必要的治疗。"王华丽表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及时关注。 研究显示,约半数老年抑郁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首次症状不是心情不好、抑郁等典型表现,而是各种各 样的身体不舒服。 "有一些老年人多次去医院看病,反复说身体不舒服,胸闷、乏力、头晕、食欲不好 ...
心理专家:警惕老年人刷手机出现“行为成瘾”
中经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我们要正确识别'身体假象'背后的心理实质,这样才能帮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晚年生 活更加幸福。"6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夏至)"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研究员王华丽就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问题作出上述呼吁。 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 王华丽表示,临床中常发现不少老年人反复到医院就诊,主诉胸闷、乏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身 体不适症状,但各项检查却未见明显异常。这种情况常使老人被家人误解为"没病找病"或"娇气、不坚 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王华丽建议,当老年人反复诉说各种身体不适,在排除躯体疾病后,应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观察 其是否表现闷闷不乐、兴趣减退、愉悦感缺失,或反应迟缓、思维困难;有的老人可能出现失眠或嗜 睡、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等问题,遇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诊。 她呼吁,老年人应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家人也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爱,深入了解老人内心的需求,必要 时陪伴其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导致老年人频繁刷手机现象增多,引发社会关注。 ...
胃病、闭经、湿疹、失明:藏在疾病后的情绪问题
Hu Xiu· 2025-04-27 05:18
1980年的夏天,精神病学和人类学家Arthur Kleinman教授访问中国,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在过去,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非常低,但大量精神科和内科的病人被确诊为"神经虚弱"。 这一现象在后来的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许多中国患者前往精神科求助时,都以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理不适为主诉,中国人的躯体化报告率远高于西方人 群,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报告中尤为明显(Nikelly,Arthur.1988)。 在我们所处的东亚文化中,大多数人往往不善表达情绪,加之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接受度较低,人们更倾向于用"身体疼痛"来描述内心的焦虑和困扰 (Kirmayer&Young,1998)。 来到21世纪的今天,情况并没有好太多。正如今天故事里的4位主人公,当他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遭遇情绪危机时,最先"表达"的依旧是身体:月经失 调、胃痛、湿疹、失明…… 他们求医问药,却得不到任何诊断结果。兜兜转转最终才意识到,原来是身体不得已在用疼痛提醒我们,该关照自己的情绪了。 以下是这4位朋友的讲述。 失恋后,24岁的我闭经10个月 佳佳,25岁,女,自由职业 2023年,我大四,正在一段暧昧了好几年的关系中苦苦挣扎。我们相识于社 ...
关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这些你需要了解
大约每5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会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症虽然高发,但却很 容易被误解。一想到抑郁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情绪低落。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与元九书》 一文中,曾经提到过"彷徨抑郁"。此处抑郁确实对应着情绪低落这个意思。然而,除了情绪体验外,抑 郁症的症状还包括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患,抑郁症确实有"躯体"表现,而且还不罕见。 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勒注意到这种情况,在1943年就曾经提到"存在特定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到 全科、内科、外科、妇科、眼科、泌尿科或者其他科室看病,跟医生详谈自己的这种躯体症状的情况, 却闭口不提他们的抑郁情绪"。躯体症状泛指让抑郁症患者感到不适或者引发担忧的躯体问题,且这种 状况难以通过实验室结果解释或者缺乏器质性病变背景。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既可能局限在身体某个部位或者特定器官(如头痛、耳鸣),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 容易疲倦、体重减轻)。常见的躯体症状可能会出现在呼吸系统(如呼吸急促、胸闷)、泌尿系统(如 尿频和尿急)、消化系统(如便秘、腹胀、腹泻),以及各种疼痛等。 大约2/3的抑郁症患者最先求医的原因是躯体症状。上海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