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

Search documents
从“掏鸟蛋”到烟花秀,生态教育应以何为界?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9-24 11:40
近期,华南植物园为青少年准备的国庆假期"掏鸟蛋"体验课程引发争议。这场以自然教育为名的活动, 与近期以艺术为名的喜马拉雅烟花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指向同一个严肃的话题:大众生态环保 观念的养成需要数十年不懈努力,而摧毁可能就在一瞬间,这不禁让人思考,当下我们在向下一代传递 生态保护理念时应该以何为界? 文|视频实习生雍茜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 校对胡妍璐 从三十年前公园里随处可见摘花捕鸟,到今天一草一木都有人关心,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发生了深刻变 化。这种转变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和守护。植物园、博物馆、知名艺术家等具有符号意义的公 共机构或个人,其行为的示范效应远大于普通人。他们的一次欠考虑行为,有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整个生 态教育领域的质疑,因此相关设计应当慎之又慎。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这个时代应如何进行生态教育呢?"不打扰",应是核心理念之一。观察树上真实 的鸟巢与亲手掏取鸟蛋,前者教会的是尊重生命自然状态,后者传递的却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粗暴干预。 很多生态保护大V都科普过,在野外发现鸟巢应保持距离,切莫因好奇擅自掏取鸟蛋、破坏鸟巢。也有 一些科普单位在创新探索,像上海自然博物馆就推出了VR体验 ...
春秋假来了!正是走进自然的好机会!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9-19 06:46
而春秋假期时段适中、气候宜人,恰恰适合开展短期、高频的自然体验活动。想像一下:春季,孩子们 亲手播下一粒种子,观察它破土、展叶的全过程,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生命成长;秋季,他们走入森 林,辨别各类树木、收集落叶,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生态循环意义。这种沉浸式的自然经历,比课 本知识更加生动深刻,能够在孩子心中种下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种子。 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 假"。笔者认为,这不只是一项假期安排上的调整,更是推动生态环境教育深入实践的重要契机。 此外,学校与家长也需转变观念。学校应主动设计生态主题的假期任务,如植物生长记录、社区环保调 查等,在假期开设自然课堂。家长则应陪伴孩子走进公园、郊野,观察一草一木,在看似"无用"的时光 里,培养起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春秋两季蕴藏着大自然丰富的教学资源。春天草木萌动、鸟类北归,揭示着生命循环的奥秘;秋天硕果 累累、落叶纷飞,传递着自然规律的智慧。然而,传统的寒暑假因气候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系统开展 户外生态实践。 要实现春秋假在生态教育方面的功能,需依靠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九部门文件中所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