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设立4周年 来看看这座生物多样性“宝库”的生态答卷
Xin Hua She· 2025-10-14 08:28
林木藤蔓恣意生长 新物种接连亮相 生物多样性在这座"宝库"中蓬勃绽放 初步统计 园内4367种高等植物扎堆生长 651种野生脊椎动物在此安营扎寨 海南长臂猿等成为公园的"顶流"IP 生活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海南长臂猿一家。新华社发 海南成立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举全省之力打造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板 27个单位和10个市县政府携手加入保护队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老茎生花"。新华社发 今年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第四年 历经多年精心保护 "最新版"的它如今是啥模样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独木成林"。新华社发 它的"生态版图"约4269平方公里 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也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与"大板根"合影。新华社发 生活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坡鹿。新华社发 创新设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 发起成立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苏铁大孢子叶球。新华社发 率先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实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 完成自然资源"身份证"登记 临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东方市白查村发展成热门景点。新华社发 农 ...
为国家公园建设增添法治力量(美丽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10-13 22:20
核心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其颁布实施,标志着以国家公园 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保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国家公园守护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 部分。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首要任务。 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以下简称"国家公园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 会议表决通过,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公园法有哪些亮点?其颁布实施将对国家公园建设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当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通过整合优化120余处自然保护地,有效解决了保护空间碎片化和孤岛化问题。 同时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 大,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公园法规定:"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对国家 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 ...
漳州无人岛现巨大垃圾天坑:禁止登岛却游客扎堆,非法包船成公开生意
Yang Shi Xin Wen· 2025-10-13 15:57
10月12日,央视新闻披露《非法包船登岛成公开生意,揭露无人岛旅游乱象》,"无人岛现巨大垃圾天坑"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关注。 0:00 / 15:20 据报道,福建漳州的南碇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因独特的火山岩柱群地貌,被列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保护区,该公园早在2001年 便入选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规定,未经批准,无居民海岛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但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南碇岛",发现大量"上岛 攻略"和"包船指南",详细介绍登岛路线、航程时间乃至价格信息。 那么,福建漳州南碇岛,这座无人岛怎么成了新晋旅游打卡地呢?记者在国庆假期前往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探访。在售票窗口,工作人员 明确表示:南碇岛禁止登岛。 工作人员介绍,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不少经过规划开发的海岛已对游客开放,但南碇岛属于尚未开发的无人岛,按照规定,禁止游客登 岛。 载客船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客流高峰时段每天有三个航次,开船时间分别为早上5点,上午9点和下午2点,4个小时一个航次。假期人多的时候,乘 船登岛还需要提前进行预约。 为确认是否如工作人员所述可以登岛,记者以普通游客身 ...
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或已在东宁“定居”“成家”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3 12:44
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或已在东宁"定居""成家" 中新网牡丹江10月13日电(王万鑫 记者姜辉)近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工作人员在整理"天地 空"视频素材时,再次捕捉到东北虎"完达山一号"活动的清晰影像。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该区域已成为 东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更彰显了东宁市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工作人员整理"天地空"视频素材时发现野生东北虎影像。 东宁市委宣传部 供图 自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启动体制试点以来,东宁市以栖息地修复为核心,持续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通过种植蒙古栎、红松、水曲柳等乡土树种3万余株,成功恢复栖息地11.3公顷,为虎豹提供了充足的 隐蔽环境与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修复方面,当地投入53.34万元升级野生动物救助站,累计救助狍子、 野猪、梅花鹿等野生有蹄类动物69只,有效补充了虎豹的猎物种群。 生态廊道的畅通更让"家园"连成一体。东宁市投资128.5万元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长度达17.7 公里,不仅改善了抵边村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打通了碎片化的生态空间,为虎豹迁徙提供了安全通 道。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 ...
网红骑马闯洱海,践踏了公共规则底线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0-13 10:09
在这场冲突中,最讽刺的莫过于男子反复高喊"他打我的马"时所呈现出的虚假的悲愤之情。他将坐骑塑 造成无辜受害者,将规则维护者妖魔成施暴者,这正是网红经济中的一个典型的叙事策略。当现实逻辑 无法论证其行为正当性时,便诉诸情感绑架与舆论煽动。值得玩味的是,现场保安那句"洱海的环境是 大家共同营造的",这一朴素表达反而道出了文明社会的真谛——公共空间的和谐依赖大家对规则的共 同遵守。 近日,一则"古装男子骑马硬闯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名身着古 装、头戴斗笠的男子试图骑马进入云南大理喜洲镇洱海生态廊道,遭多名保安阻拦后双方发生冲突。 这场闹剧看似是个人与规则的冲突,实则是流量时代精心策划的表演。当古装侠客的浪漫想象撞上生态 保护的现实围墙,折射出的不仅是规则意识的缺失,更是某些人为追逐流量而不惜撕裂公共秩序的癫 狂。那位头戴斗笠、纵马硬闯的"侠客",在镜头前卖力演绎着快意恩仇的江湖梦,却忘了真正的侠义精 神绝不包括对公共规则的践踏。 公共空间的规则是社会文明的毛细血管,它们共同维系着社会肌体的健康运转。当网红博主凭借自身的 影响力吸引着众多粉丝的目光时,他们更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 ...
让欢笑与潮汐共鸣(纵横)
Ren Min Ri Bao· 2025-10-12 22:10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ual nature of "catching the tide" tourism, highlighting both 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ecologic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unsustainable practices [1][2]. Group 1: Economic Impact - "Catching the tide" has evolved into a tourism project, integrating various business models such as "catching the tide + research" and "catching the tide + homestays," which have stimulated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economy [1]. - The tourism model serves as a "low-cost breakthrough" for coastal areas, attracting visitors without significant investment, relying solely on natural resources [1]. Group 2: Ecological Concerns - Tourists using destructive tools like high-pressure water guns and rakes are damaging habitats of bottom-dwelling species, while activities in rocky areas harm coral and seaweed beds, undermining natural coastal defenses [1].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such practices violate the principles of marin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lead to ecological degradation [1]. Group 3: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cluding zoning for "catching the tide" areas with designated protection and limited activity zones [2]. -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rvice standards, such as requiring travel agencies to provide ecological guides and promoting biodegradable tools, is recommended to achieve "no trace" catching [2]. - Engaging participants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rough incentive mechanisms, like "trash for souvenirs," and integrating fishermen into the tourism industry can create a positive cycle of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2].
河道管理范围内不新增林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Liao Ning Ri Bao· 2025-10-11 01:11
新修订的《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就强化全省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 和饮水安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等列出权责"清单"。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强调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并明确不得将河道滩地作为永久基本 农田或者占补平衡用地;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新增林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同时,在确保本省耕地保护任 务不降低的前提下,稳妥有序退出河道内影响行洪安全等的不稳定耕地。 针对河道利用管理,我省突出了精细化,在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河道采砂管理的基础上, 对采砂统一开采管理机制、砂石采运管理单、疏浚砂综合利用和农村村民生活少量自用砂石等问题作出 具体规定。而为便于操作实施,取消了采砂年度计划环节,简化了工作程序。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我省禁止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 路;禁止种植高秆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禁止设置拦河渔具;禁止弃置 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 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钻探、挖筑 ...
网红骑马闯洱海 践踏了公共规则底线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0-10 06:25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类事件为何总能成为网红博主的选题?在注意力经济的驱动下,一些网红通过 制造公共空间冲突来博关注。他们深谙冲突性场景的传播价值,将公共秩序视为可消耗的表演道具。遏 制这种行为,一方面,需要平台做好内容审核工作,及时下架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视频,并对相关内容 生产者采取惩罚措施;另一方面,还需织密生态法治防护网,紧盯重点区域,提前告知行为边界和底 线,加大对破坏生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种将个人表演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的行为,被不少网友批评。这表明,社会对规则意识的坚守从 未松懈。这种共识是文明社会的基石,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物包装得多么华丽,粉丝数量多么庞大,规 则面前人人平等。网红账号的迅速注销,既是舆论压力的直接结果,又从侧面说明这种表演不可持续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依托,虚拟人设终将在现实规则面前崩塌。 此事也提醒我们反思对"古风"文化的理解。真正值得传承的不是古人的衣着与坐骑,而是那份对自 然的敬畏、对秩序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若只取古人形象之皮毛,而丢弃其精神之内核,所谓的"古 风"不过是一场空洞的角色扮演。在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真正的"侠者"是那些默默守护绿水 青山的人,而 ...
跨越白山黑水 树起全新标杆
Liao Ning Ri Bao· 2025-10-10 00:59
日前,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正式开通运营,东北高铁网完成历史性合龙,白山黑水间再添一条助力振兴的高效通道。随着钢铁巨龙的穿 行,东北东部长期的交通阻隔被打破;"点线面"的联动效应,唤醒了区域发展的沉睡动能。 而赋予这条钢铁巨龙奔腾力量的,正是4年多来在高寒林海、江河雪原奋战不已的建设者。沈白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7 月全线开工建设以来,数十家参建单位及万余名工程建设者克服地质构造复杂、极寒天气条件恶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以技术 创新和智能建造为引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多个环节实现突破。 他们用坚韧与勇敢,推动沈白高铁提前3个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他们用智慧与创新,贡献多个铁路建设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他们的实践和成效,让 沈白高铁智能化建造经验被国铁集团列为"高寒高铁智能化建造的新标杆"。 攻坚克难啃下"头号硬骨头" "这绝非普通的交通干线,每米轨道的铺设都展示了中国基建的实力答卷",沈白高铁首发列车上,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沈佳高铁沈白段项目总工程师刘伟 在介绍建设的难度时,几度感慨:"沈白高铁穿越长白山支脉11条断裂带,跨越辽河、松花江、鸭绿江三大 ...
“野采”背后的生态风险应引起关注
近年来,不少商业平台推出"上山捡菌""挖野菜"等"野采"活动,并以"原生态体验"为卖点,通过网红攻 略引流,吸引大量游客付费参与。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易发生安全事故、加剧生态破坏 等,亟待引起关注。 一些"野采"活动中,参与者为了收获更多成果,容易采用粗放式甚至破坏性的采集方式,导致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逐步恢复,有些甚至永远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比如在安徽省 绩溪县,荆州乡、大障村等地因生态环境良好,且拥有丰富的林下资源,因此吸引大量人群进山采集石 耳、兰花、黄山松,捕捉棘胸蛙(当地俗称"石鸡")等。但野生石耳需3年—5年才能恢复生长,过度采 集导致其野生种群锐减。黄山松和野生兰花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观赏和经济价值高,不少人冒险进 山盗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绩溪县曾先后查处了十余起此类盗挖案件。 为此,笔者建议,通过机制建设守护生态平衡,将"野采"活动纳入生态环境监管范畴,明确禁止在自然 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野采"活动,对因"野采"造成生态破坏的,责令责任人承担修复费 用。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维护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