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

Search documents
雁城(我与一座城)
Ren Min Ri Bao· 2025-06-22 22:10
远山融入苍茫、暮色漫过蒸水河岸时,我总爱牵着孙女的手看河面的雁形灯。有一天,孙女仰着小脸 问:"爷爷,大雁为什么总往衡阳飞呀?"我望着河岸来雁塔的剪影,想起第一次听见"雁城"这个名字的 那个夏夜。 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禾坪上的月光明亮。老唐摇着蒲扇坐在石凳上,讲起衡阳时眼里闪着光:"你们 晓得不?韩愈当年在石鼓书院讲学时,湘江的浪花都安静地听他讲书呢!"他说书院里的石碑刻着朱熹 的笔迹,回雁峰的古柏见过范仲淹登高望远的身影,讲到东洲桃浪时,连最不爱听故事的娘都忘了纳鞋 底。 那天,大学同学阿杰从深圳回来,在石鼓书院非要拉着我们扫码听AI讲解。当电子音在回廊里响起 时,他忽然指着石碑上的苔痕说:"当年我们背《爱莲说》时,这苔藓还没爬上'出淤泥而不染'那几个 字呢!"夕阳从碑刻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面上碎成点点金光。 春分那天,我在东洲岛参加"归雁计划"人才交流会,遇见了带着无人机来采风的年轻姑娘殷华。她蹲在 湘江边调试设备,屏幕上突然跳出老唐当年讲过的"回雁峰",只不过如今峰峦间多了条玻璃栈道,像银 链系在满山新绿上。"侯老师您看",她把航拍画面投到手机上,"这是我们刚建成的智慧生态监测站, 连大雁的迁徙轨迹都 ...
【省生态环境厅】秦岭羚牛分布监测取得新突破
Shan Xi Ri Bao· 2025-06-15 00:33
6月12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由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基于环 境DNA技术的秦岭羚牛qPCR定量检测方法,在全省范围内设置77个采样点位,采集229个水体环境 DNA样本,初步实现了重点区域秦岭羚牛的分布监测。 秦岭羚牛是陕西省秦岭山脉的标志性物种,是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作为中国特有 的珍稀动物,秦岭羚牛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秦岭生态保护的象征。 本次监测的77个点位中,有50个点位成功检出秦岭羚牛的环境DNA信号,通过对这些检出信号的 点位空间分布分析发现,秦岭羚牛密集分布在秦岭中部地区以及与汉江相邻的西南部地区,丹江流域少 有分布,陕北地区暂未发现。这一结果说明,随着种群迁徙与人类活动,秦岭羚牛已具备逐步由秦岭中 西部向秦岭东部扩散的趋势。 基于环境DNA技术,本次监测初步获取了秦岭羚牛在秦岭陕西段、汉丹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的分布 格局与扩散规律。这一成果不仅为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与标志性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本底信 息,还为秦岭羚牛栖息地的精准保护与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此次调查进一步验证了环境DNA 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中的高效性与可靠性,为陕 ...
海口连续七年开展两大湿地公园生态监测
Hai Nan Ri Bao· 2025-06-05 01:44
海口连续七年开展两大湿地公园生态监测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吴淑邦介绍,生态监测主要是通过人工定期巡护和布设红外相 机、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而一有动静红外监测相机就会触发自动拍摄,因此但凡有动物经过就可以及时 记录。 如何知道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座公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如何在偌大的树林中捕捉一只豹 猫、一只蜻蜓、一条小鱼的身影? 不久前,海口市完成了五源河与美舍河两大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度(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生态监 测报告,更新了两大公园的"生态家底"——五源河新发现物种14种,美舍河新发现物种10种。 事实上,2018年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就开始对两大湿地公园进行生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植 物、鸟类、鱼类、兽类、两栖动物、蜻蜓以及外来物种等,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物种群落、生长分布情 况、受威胁程度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海南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龙舌草、国家二级重点保 护野生动物豹猫、以及20余年未有目击记录的海南特有珍稀物种露兜叶山蟌……近年来,海口的许多珍 稀物种记录都是来源于这一监测。 新发现物种已有二十四种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 生态监测报告既是一份"生态家底",也 ...
观山测水,讲好科普故事(绿水青山守护者)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晨光洒落祁连山山间,斑驳树影映在山坡。从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出发,一进山,站长敬文茂就带 着几名大学生直奔排露沟流域口,来到一个测流堰旁。 堰体看上去不大。"别看它小,整个流域的河川径流都要从这里经过,数据非常重要。"敬文茂给同行的 大学生们讲解。 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全称为"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 养林研究院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排露沟流域正是该站的试验流域。 一番介绍下来,几名学生意犹未尽。敬文茂又补充:"在试验流域,我们还有8座自动气象站、600余台 各类仪器,承担着坡面地表径流场、林冠截留固定样地和土壤水分动态自动监测点等上百个点位的自动 观测任务。" 敬文茂在观测降水情况。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观山测水,自动化仪器设备起了大作用。有些观测数据需要定期读取、有些设备需要时常维护、有些生 态要素还需人工观测……敬文茂和同事们不断完善生态监测的方法与手段,自动化观测水平显著提升。 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西水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围绕祁连山生态系统监测与评 估研究展开。随着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生态站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