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

Search documents
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办 跨学科交流 探讨阅读无限可能
Jie Fang Ri Bao· 2025-08-14 02:01
记者 施晨露 熊月之、孙甘露、田崇雪、毛尖、徐沪生、李仲谋等六位文学、文化、历史和文博等领域嘉宾, 以"语言·情感·时代·文明·视野"为主题,分别进行深度对谈和主题演讲,通过跨学科碰撞交流,探讨阅读 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昨天,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 本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与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深度融合,在传承"书香中国"文化内 涵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介绍,第 二届"东方阅读盛典"首次开设分会场,以"AI引领文明生活"为主题,邀请葛剑雄、梁永安、王艺璇探讨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关系与文明形态。 在深度对谈和主题演讲环节,孙甘露和毛尖围绕"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 写作和上海"展开深度交流。两位嘉宾以上海和写作为关键词,结合自身经验和创作历程,讨论了上海 的个性、人生的经验、生活的趣事和写作的感悟。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上海包罗万象、变化万千,既 是作者的"偶像",也是作者的"世界";写作之路,铺满了欢乐,也洒满了烦恼。 李仲谋在题为"手机时代的博物馆参观"的演讲中提出, ...
炸了!三联的瓜突然爆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6 03:32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在一年的开始,对着杂志名单订月刊。每个月的头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 到,或是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 我想, 那 时的杂志承载的是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 然而,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纸媒已死"的论调早 已不新鲜。 可是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 ,快餐时代,快感来得太唾手可得,疲惫与无聊 空虚也来得很轻松,生活的快节奏下, 几分钟的短视频是最顺手的调味剂。 当重复行为改变大脑,慢慢地,我们不再想起文字承载的深度与重量,思考的价值与意义。 你也许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 给大家推荐一套 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让一整年过得充实、丰富、有质量。 这本杂志有多猛?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 多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踩准节奏" ,许多人因为它, 人生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 中国经济正处于大 爆发的前夜。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 2003年— ...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商业洞察· 2025-06-12 09:36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在一年的开始,对着杂志名单订月刊。每个月的头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 到,或是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 我想, 那 时的杂志承载的是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 然而,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纸媒已死"的论调早 已不新鲜。 可是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 ,快餐时代,快感来得太唾手可得,疲惫与无聊 空虚也来得很轻松,生活的快节奏下, 几分钟的短视频是最顺手的调味剂。 当重复行为改变大脑,慢慢地,我们不再想起文字承载的深度与重量,思考的价值与意义。 你也许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 给大家推荐一套 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让一整年过得充实、丰富、有质量。 这本杂志有多猛?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 多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踩准节奏" ,许多人因为它, 人生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 中国经济正处于大 爆发的前夜。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 2003年— ...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商业洞察· 2025-06-12 09:35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可是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 ,快餐时代,快感来得太唾手可得,疲惫与无聊 空虚也来得很轻松,生活的快节奏下, 几分钟的短视频是最顺手的调味剂。 当重复行为改变大脑,慢慢地,我们不再想起文字承载的深度与重量,思考的价值与意义。 我想, 那 时的杂志承载的是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 然而,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纸媒已死"的论调早 已不新鲜。 你也许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 给大家推荐一套 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让一整年过得充实、丰富、有质量。 这本杂志有多猛?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 多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踩准节奏" ,许多人因为它, 人生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 中国经济正处于大 爆发的前夜。 在一年的开始,对着杂志名单订月刊。每个月的头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 到,或是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 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