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与非遗结合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07:55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2 0 1 0年,第六届深圳文博会," 5 0后"吴维清带来几幅长约1米、高4 0厘米的泥塑工艺品。每 卖一幅,都要连同玻璃罩费力打包。 2 0 2 5年,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8 0后"吴漫的行李轻巧许多,"红桃粿"口哨、潮剧脸谱摆件等 都只有巴掌大小。 吴维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吴漫,如今是该项非遗 工艺的市级传承人。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如今,我们在保留贴塑、彩绘等工艺特点的基础 上,做了许多小巧的文创开发,如口哨、冰箱贴、桌面摆件等,更利于大吴泥塑在年轻群体 中的传播。"吴漫说。 文旅部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 3岁,其中4 0岁以下中青年传承 人占比不足1%,代际传承结构失衡的困局待解。 而 本 届 文 博 会 , 一 面 是 以 AI 、 机 器 人 、 VR/AR 等 为 代 表 的 前 沿 科 技 展 陈 , 另 一 面 , 大 吴 泥 塑、布糊画、马尾绣、龙泉剑等传统非遗工艺悉数亮相。以吴漫为代表的" 8 0后" " 9 0后"传承 人站上舞台中央,他们或改良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