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创开发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上海博物馆回应“蝠桃瓶”文创产品设计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10:53
"蝠桃瓶"为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鼓腹撇足,形似橄榄,蝙蝠如粉蝶展翅翻飞,代表了清代粉彩的 最高技艺。 据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东介绍,"蝠桃瓶"曾被美国藏家奥格登·里德收藏了四十余年,短暂作 为台灯底座置于客厅内。"因时间太过久远,我们现在无法知道这件'蝠桃瓶'是如何流传到他们家族的, 但是奥格登·里德家族非常喜欢中国瓷器,家中有许多相关收藏。把'蝠桃瓶'改成台灯底座应是他们觉得 它太美了,想要更加凸显它的艺术价值,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件有如此高价值的文物。" 事实上,中国瓷器在海外的使用与改装有着长久的传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指 出,在中东,中国瓷器被镶嵌宝石,成为珍宝;在欧洲,中国瓷器作为贵族喜好之物,也会根据本地的 审美风尚、生活需求,被重新装饰和加以改造,这种现象颇为流行。比如加上金属镶嵌,以保护易碎的 材质,适应当地的使用习惯;或者利用附件的装饰性,使之与欧洲室内装饰风尚相呼应。同样,中国也 会对西洋器物加以改装,以适应本地的需求,比如清宫对欧洲的珐琅加以改造和利用。 至于"蝠桃瓶"为何曾被填埋沙泥?馆方专家透露,根据奥格登·里德家族后人所说,由于家中养狗、 担心其不小心撞倒瓶子,所以 ...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07:55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2 0 1 0年,第六届深圳文博会," 5 0后"吴维清带来几幅长约1米、高4 0厘米的泥塑工艺品。每 卖一幅,都要连同玻璃罩费力打包。 2 0 2 5年,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8 0后"吴漫的行李轻巧许多,"红桃粿"口哨、潮剧脸谱摆件等 都只有巴掌大小。 吴维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吴漫,如今是该项非遗 工艺的市级传承人。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如今,我们在保留贴塑、彩绘等工艺特点的基础 上,做了许多小巧的文创开发,如口哨、冰箱贴、桌面摆件等,更利于大吴泥塑在年轻群体 中的传播。"吴漫说。 文旅部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 3岁,其中4 0岁以下中青年传承 人占比不足1%,代际传承结构失衡的困局待解。 而 本 届 文 博 会 , 一 面 是 以 AI 、 机 器 人 、 VR/AR 等 为 代 表 的 前 沿 科 技 展 陈 , 另 一 面 , 大 吴 泥 塑、布糊画、马尾绣、龙泉剑等传统非遗工艺悉数亮相。以吴漫为代表的" 8 0后" " 9 0后"传承 人站上舞台中央,他们或改良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文创开发"活"起来 博物馆热何以持续升温?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从国博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国博,看 中国,读世界",而他们心向往之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观众漫步在"古代中国"展厅,开 启的不仅是一场寻美探宝之旅,更是一场破解文明密码的穿越之旅。2024年,国博累计接待观众近700 万人次,其中"古代中国"接待的观众量超过680万人次,节假日期间观众排队参观"古代中国"成为新的 常态。为了让更多观众更好地读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让更多人不用排队便能把国博最受瞩目的展 览"带回家",《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这本历史文化图书正式亮相。 在西安,乘坐地铁就能看文物展览。5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文物局联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推 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西安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走进地铁七座车 站,以"移动的文化长廊"形式,将地铁空间打造成可触摸的"流动博物馆",让市民游客在日常出行中就 能开启文化穿越之旅。其中,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以"吉羊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