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富裕症

Search documents
消费型快乐给多了,小孩就是越来越难带
洞见· 2025-08-31 12:35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作者:瑞秋 来源:瑞秋三思 (ID: Racheland3kids)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意义。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前几天刷到一个帖子,让我印象深刻。 帖主带着孩子出国玩了一趟,吃遍了各地美食,看尽了风景名胜,还去了几家知名的主题乐园,这几乎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假期标配。 可没想到,旅行一结束,刚回到家,孩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变得无精打采。 让她在小区游乐场玩,她嫌无聊;建议她看书、运动,甚至直接跟父母发起火来。 妈妈表示很困惑:"明明是带她出去开眼界、享受假期的,怎么反而回来之后状态更差了?" 这似乎不是个例。 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难以满足。 明明拥有了很多,生活条件也足够好,什么都不缺,却常常感到无趣、烦躁,甚至情绪低落。 其实,根源就在于: 孩子过度依赖"消费型快乐"。 他们的物质欲被不断拔高,快乐的阈值也越来越高。 物质的丰富、刺激的频繁,让孩子们的大脑兴奋阈值被不断拔高,快乐变得不再轻 ...
第一代被富养长大的独生子女,以及他们回不去的童年
Hu Xiu· 2025-07-07 09:24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s first generation of only children, who grew up in affluent families but now confront economic pressures and personal uncertainties as they enter adulthood [11][23]. Group 1: Background of the Only Child Generation -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only children in China, born in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were raised during a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were often provided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by their parents [11]. - These children were given opportunities such as overseas travel and access to prestig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ich were intended to enhance their future competitiveness [11][10]. Group 2: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 Individuals like Mike and Fangzi, representative of this generation, initially enjoyed a comfortable lifestyle supported by their parents, but later faced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independence and stability in adulthood [10][12]. - Mike's experience highlights the pressure of finding suitable 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especially in a saturated job market where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has reached 8.2 million [19]. Group 3: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s - The article notes that many in this generation are experiencing anxiety and a sense of loss as they realize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heir upbringing do not guarantee succes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climate [23][24]. - Fangzi's reliance on her pare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illustrates the psychological dependency that persists even as they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ir own families [18][26]. Group 4: Future Considerations - The narrative raises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to inherit similar challenges, as parents worry about their children's ability to navigate life independently [28]. - Both Mike and Fangzi are beginning to recognize the need for financial prudence and emotional independence, indicating a shift in mindset as they confront their realities [24][26].
清华顶级资源养出废柴二代:有多少父母败给了“饿鼠效应”?
洞见· 2025-07-05 11:04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 延伸阅读。 爱需要节制,养育也需要适度。 最近刷到一个视频,感触颇深。 博主 @好运小刘 ,讲她那天才公公与废柴老公。 她公公曾是清华副教授,主持过重点科研项目,后来经商、开公司、拼上市,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可谁能想到,这位在商界驰骋的清华前教授,在教育上却栽了跟头。 他为孩子精心规划了清华线路:清华幼儿园、清华附小、清华附中。请的辅导老师,更是清华教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最后,她公公无奈断了他的所有卡。 结果,他外卖就买最便宜的,游戏不能充值就玩单机,就是不出门,不工作。 都说大号废了练小号。 但是小叔子却还是走上了老路: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他也投入了大量金钱:为孩子报网球、冰球、马术各兴趣班,送孩子就读年费30多万的国际学校,大学则送国外留学。 然而,面对铺好的路,她老公却连抬脚的力气都没有。 一回国,她老公就开启躺平模式:刷老爹的信用卡,点外卖,打游戏,不工作,也不做事。 为了逼他上进,她 ...
中产家庭,养娃陷阱
投资界· 2025-05-04 04:03
谷雨星球 . 以下文章来源于谷雨星球 ,作者玉莹 一群相信教育可以更多元的理想主义者,和我们一起重新想象国际教育。 过早的巅峰体验。 作者 | 玉莹 来源 | 谷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最近有一个词多次刷屏朋友圈:「童年富裕症」。 简单来说,说的是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充裕,却出现情感空虚、缺乏自驱力,抗挫力也 差。 事实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的社会学研究中,英文「Affl u e n z a」,被认为是一 种像流感一样有传染性、痛苦的疾病,更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经济状况如此优越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幸福?更有后劲? 哈佛毕业的心理学博士布莱斯·格罗斯伯格(Bl yt he Gr oss b e rg)写的畅销书《我在上东 区做家教》,通过对一群纽约上东区孩子的观察,给出了一个犀利的答案:"这些从小上 着昂贵学校,父母、机构、老师都围着他们转的小孩太容易获得了人生巅峰体验,有着 太多选择,反倒导致他们早早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兴趣,陷入无意义感。" 讽刺又心酸的是,这种现象蔓延至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心甘情愿陷入了富养小孩的陷 阱里。 过早的「巅峰体验」 一个从小被「富养」长大的小 ...
中产娃“跌落”的关键:童年富裕症
虎嗅APP· 2025-04-28 09:55
以下文章来源于谷雨星球 ,作者玉莹 事实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的社会学研究中,英文"Affluenza",被认为是一种像流感一样有传染性、痛苦的疾病,更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 题: 经济状况如此优越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幸福?更有后劲? 哈佛毕业的心理学博士布莱斯·格罗斯伯格 (Blythe Grossberg) 写的畅销书《我在上东区做家教》,通过对一群纽约上东区孩子的观察,给出了一个 犀利的答案: 谷雨星球 . 一群相信教育可以更多元的理想主义者,和我们一起重新想象国际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谷雨星球 ,作者:玉莹,题图来自:《白莲花度假村》 最近有一个词多次刷屏朋友圈:"童年富裕症"。 简单来说,说的是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充裕,却出现情感空虚、缺乏自驱力,抗挫力也差。 这些从小上着昂贵学校,父母、机构、老师都围着他们转的小孩太容易获得了人生巅峰体验,有着太多选择,反倒导致他们早早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 兴趣,陷入无意义感。 讽刺又心酸的是,这种现象蔓延至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心甘情愿陷入了富养小孩的陷阱里。 ■热播的《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里,塑造了一个看起来对世界充满同情的名校女孩,深陷无意义感, ...
中产娃“跌落”的关键:童年富裕症
Hu Xiu· 2025-04-27 14:05
大家好,我是玉莹。 这些从小上着昂贵学校,父母、机构、老师都围着他们转的小孩太容易获得了人生巅峰体验,有着太多选择,反倒导致他们早早对周围的一切 失去了兴趣,陷入无意义感。 讽刺又心酸的是,这种现象蔓延至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心甘情愿陷入了富养小孩的陷阱里。 ■热播的《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里,塑造了一个看起来对世界充满同情的名校女孩,深陷无意义感,去了泰国寺庙过间隔年,却一晚上都没有挺过来: 他们吃的东西竟然不是有机的,虽然愧疚但是我就是有公主病,狠狠讽刺了一把。 过早的"巅峰体验" 最近有一个词多次刷屏朋友圈:"童年富裕症"。 简单来说,说的是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充裕,却出现情感空虚、缺乏自驱力,抗挫力也差。 事实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的社会学研究中,英文"Affluenza",被认为是一种像流感一样有传染性、痛苦的疾病,更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经济状况如此优越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幸福?更有后劲? 哈佛毕业的心理学博士布莱斯·格罗斯伯格(Blythe Grossberg)写的畅销书《我在上东区做家教》,通过对一群纽约上东区孩子的观察,给出了一个犀利 的答案: 一个从小被"富养"长大的小孩长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