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系外行星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韦布”实现小型气态巨行星直接成像
Ke Ji Ri Bao· 2025-06-25 23:29
《自然》杂志25日报道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直接成像的一颗小型气态巨行星。这是"韦 布"在其运行期间发现的首颗系外行星,标志着其向直接成像更小的、与地球质量接近的行星的目标迈 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发现填补了人们对太空认知的空白,有助于理解早期行星的形成过程及原行星盘内 的动态变化。 新发现不仅代表了对更小质量系外行星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未来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下一步JWST有 望捕捉到质量仅为木星10%的系外行星图像,这将极大地促进人们对类地行星的认知。此外,随着更先 进成像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空间还是地面望远镜都将拥有更强的搜索系外行星能力,从而进一步揭开宇 宙秘密。 当代天文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寻找并研究系外行星。自2022年开始运行以来,JWST为科学家提供了前 所未有的机会来详细地研究已知系外行星。此次,JWST捕捉到了迄今为止通过直接成像方法观测到的 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这类行星相对较暗,并且其信号容易被母星光芒所掩盖,对其成像是一个巨大的 技术挑战。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为克服这一难题,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天文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日冕仪,并将其安装在 JWST的MIRI仪器上。 ...
中国科学家领衔发现一颗“超级地球”!或存在碳基生命
Guan Cha Zhe Wang· 2025-06-03 11:29
Kepler-725行星系统,其中右下角那颗半径较小的行星为新发现的处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这颗"超级地球"围绕一颗名为Kepler-725的G9V型宿主恒星运行。该宿主恒星的光 谱型与太阳相似,但它比太阳年轻,年龄仅为16亿年,表面的磁场活动要比太阳活动更为剧烈。该"超 级地球"位于Kepler-725的宜居带——一个适合液态水存在的区域,被认为是类地生命诞生的关键条件。 它绕宿主恒星运行一圈大约需要207.5天,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近。 "'超级地球'在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带里,也就是说它有可能存在类似于地球上的碳基生 命。"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顾盛宏介绍,"它离我们有将近1.6亿个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这么 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3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 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ransit Timing Variation, 即TTV)技术在类太阳恒星Kepler-725的宜居带内发 现了一颗10倍地球质量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意义的突破 ...
超期服役的哈勃望远镜再续传奇
Ke Ji Ri Bao· 2025-05-19 22:30
图② 哈勃望远镜独特的紫外光观测能力揭示了火星上薄薄的水冰云层。 图① 哈勃望远镜。 为庆祝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地球轨道运行35周年,NASA发布了哈勃望远镜图像以及一系列其近期拍摄的 精彩图像。图片来源:NASA官网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报道,哈勃望远镜与其他望远镜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它能收集电磁波谱中紫外 光部分的数据。这对于理解温度超过数万摄氏度的天体至关重要,比如大质量恒星和黑洞附近的混乱区 域。 地面望远镜无法观测来自太空的紫外光,因为地球大气层会阻挡大部分紫外光。尽管其他一些空间望远 镜对紫外光敏感,但它们拍摄的图像要模糊得多,而哈勃望远镜则具有一双"慧眼",其观测的清晰度是 以往传统地面望远镜的十倍。其极高的灵敏度能捕捉到亮度仅为人眼所能看到的最暗恒星十亿分之一的 天体。而同样以拍摄壮观图像著称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则对紫外光不敏感。 "在较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波段,哈勃望远镜在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仍然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佳水 平。"美国斯图尔德天文台天文学家凯文·海恩莱恩说。 仍是最受欢迎的天文设备之一 对于一台空间望远镜来说,35年的"服役期"已经相当漫长。 "令人惊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