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织韧性
icon
Search documents
诚邀:参与科学仪器企业管理研究调研(共享研究成果)
仪器信息网· 2025-05-30 07:10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仪器信息网现正开展 "动态环境下基于资源的管理举措对组织韧性及创新的影响" 研究, 诚邀研发制造型中小企业决 策者参与调研,分享宝贵管理经验。本次调研由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中心团队发起,旨在探索动态环境中企业资源管理 策略与组织韧性、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您作为研发制造领域的实践者,在行业竞争与环境变化中积累的决策智 慧,将为构建本土化管理理论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研究成果也将为同类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提供参考。 若您对研究成果感兴趣,可在问卷末尾 留下邮箱 ,研究完成后将 第一时间向您分享 研究成果 。 调研对象 : 科学仪器 研发制造型中小企业决策者 调研内容与形式 : 问卷内容 : 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涵盖企业背景信息(业务类型、行业类别、规模等)、当前组织韧性与创新情况、 前一年环境动态性及信息管理状况。预计完成时间约 1 0 分钟。 隐私保护 : 调研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涉及企业及个人敏感信息,您可放心作答。 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中心团队,感谢您的支持 ...
在充满黑天鹅的世界里, 获得韧性组织的管理疫苗
3 6 Ke· 2025-05-26 02:44
#1 三位一体的抗压架构 安第斯山里活下来的人,可以教给我们什么? 在商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企业常常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冲击:从全球疫情、供应链中断到技术颠覆、市场骤变。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 的企业在经历重创后依然屹立不倒,甚至逆势成长?秘诀就在于企业所具备的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通俗地说,组织韧性就是企业的"抗打击能力"和"适应变革能力"—既能承受冲击迅速恢复,又能从逆境中学到经验、做出调整,在动荡中保持生 存并寻求新的发展。组织韧性研究正经历从静态视角向动态过程转变的范式转移。 传统上,学者们将韧性视为组织拥有的一种能力或特质,强调组织在面对逆境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复原力; 总觉得韧性是块盾牌,企业天生 有它,就看摔一跤后能否激活它。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翻了新篇:韧性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像条河,在逆境前、中、后展现出不同的特 征。 1972年,乌拉圭空军571号航班坠毁在安第斯山脉。事故造成机毁人亡,少数幸存者陷入绝境, 艰难求生。这些生还者临时组成了一个组织,在 逆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这一案例研究表明,极端情况下组织的韧性并非仅依靠事先具备的能力 ...
梅花创投吴世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 “确定性切口”
Sou Hu Cai Jing· 2025-05-08 04:06
前言: 2025年,以一副猝不及防的形态出现,国防、科技、文化、国际政治领域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回望过去几年, 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震荡。疫情、战争、经济衰退、地缘政治……这些关键词充斥着我们的视 野,也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运行规则。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2025年,作为投资人,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更能深切的感受到春江水暖。站在产业 前端,立在创新前沿,投资人对于已经到来的2025有着什么样的期冀和见解? 我们邀请了多位顶尖投资人,将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未来经济、投资的路线 图。 此文为融中特别策划·《投资人:快答2025》系列报道第十五篇。 作为创投圈的明星投资人,吴世春的投资哲学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切口",用长期主义对冲短期波动。 2025,Deepseek的爆火引发全球热议,在吴世春看来,其本质正是技术迭代与场景需求共振的结果。 2026,梅花创投投资、陪跑的企业超过600多家,最基本投资逻辑包括了"人 - 事 - 时 - 值" 合一,不仅要看项目的 市场潜力和行业趋势,更要重视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团队的 ...
构建有韧性的科研体系
Ke Ji Ri Bao· 2025-04-28 01:19
原标题:构建有韧性的科研体系 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显著的系统复杂性、学科交叉渗透性以及创新过程不确定性等特点,加之地缘政 治和大国博弈的加剧,科学研究中"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时刻考验着科研体系应对冲击、恢 复秩序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迫切需要构建有韧性的科研体系。 多因素对科研体系造成冲击 "韧性"最初被用于描述自然界各类主体面对外界冲击时所表现的抗压、恢复和持续发展等能力。有 韧性的科研体系是指当科研系统受到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断变化而导致的各种冲击和挑战 时,能够保持正常功能,并持续调整优化,最终实现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 构建有韧性的科研体系势在必行。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度与不确定性剧增,科研系统 面临技术迭代加速、跨学科协作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多重挑战。此外,科技的 飞速发展带来的伦理和规范问题以及科研范式的颠覆性变革,传统科研组织模式面临适应性挑战,这些 都可能对科研系统造成冲击。 构建有韧性的科研体系对我国尤为必要。一方面,全球科技博弈不断加剧,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 持续跃升,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多种制裁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开展,体现在国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