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经学今古文之争的实质:起于西汉的经学被系统性混入伪学、伪史
Sou Hu Cai Jing· 2025-07-14 03:17
今古文之争的根本问题源于两汉,尤其是西汉时期的经学体系,这一体系本身就存在系统性的矛盾。然而,这一矛盾在清朝之前 并未得到充分的暴露,直至清朝的考据学盛行,才使得这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清朝的学者们,特别是专注于考证的学者,开始 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并将其暴露在学术界之上。晚清的廖平,正是首位系统性总结这一矛盾的人之一。他不仅揭示了这一矛盾的 存在,还试图给出解释,但遗憾的是,他并未能成功解开这一谜团,反而因揭示这一问题而引发了巨大的混乱,给经学带来了深 远的负面影响,成为经学崩溃的原因之一。 廖平首先通过"今古文"的对比方式来归纳和解释这一系统性矛盾,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阴谋论的解释。他认为,王莽篡汉之际, 为了谋求政权的合法性,指使刘歆伪造了古文五经。基于这一理论,廖平撰写了一本名为《今古学考》的小书,并将其交给康有 为传阅。然而,康有为却在没有告知廖平的情况下,将其内容大幅扩展,最终在1891年出版了《新学伪经考》。这一举动不仅让 康有为一举成名,也将"伪经"这一说法广为传播,尤其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后的几年,这一说法与中国的惨败形成了共振,导致了 中国学术界对五经的信任和信心彻底崩溃。 此事还引发了廖平与康有为 ...
大脑的认知骗局:人类如何"驯化"神经回路学会阅读?
3 6 Ke· 2025-06-23 23:09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大脑后天习得的认知魔法。本文从文字演化史切入,揭示人类如何"劫持"大脑模式识别系统,将符号转化为跨 越时空的思想载体。文章来自编译。 这幅楔形文字石碑创作于公元前486-465年波斯薛西斯一世统治时期,上面包含了埃兰语、古波斯语和巴比伦语三种文字。 我们总是把读写能力视为理所当然。 无论是使用智能手机还是观看带字幕的电影,多数人从童年便开始阅读。尽管读写能力需要系统学习,但截至2022年全球约87%人口已被认定为具备读写能 力(数据来源)。 但这个看似普遍的能力,实际上并不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至少不是直接演化而来的。 相反,人脑发明了一种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令知识可跨越空间的阻隔乃至于穿透时间的屏障。 那么,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做的呢? 举个例子:单词之间要隔开在现代人眼中理所当然,但在古代文本(从古典拉丁语到吠陀梵语)其实并不常见。这种被称为"连续书写"的惯例,要求读者必 须出声朗读才能确定词语分界。 直到公元7-8世纪,某些爱尔兰和盎格鲁-撒克逊的圣 经 ...